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从环境卫生到健康管理 爱国卫生运动焕发新活力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04-14 20:54:07 热度:125

  新华社南京4月14日电 题:从环境卫生到健康管理 爱国卫生运动焕发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李恒、董瑞丰

  卫生健康是一人之事,也是国之大事。记者14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在苏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爱国卫生运动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将进一步从环境卫生治理转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新增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健康乡村建设行动和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并更加关注心理健康服务。

  爱国卫生运动5年来成效显著

  全国爱卫办常务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庄宁介绍,自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印发实施以来,围绕各项重点任务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群众健康意识更强、城乡人居环境更美、健康服务更优、健康治理更好等方面。

  据介绍,通过广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深入人心,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9年的19.17%提升至2024年的31.87%。

  在城乡人居环境方面,通过推广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强化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持续改善群众身边环境。2024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

  在健康服务方面,通过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聚焦儿童青少年、妇女、职业人群和老年人,强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加强重点传染病监测处置,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由2019年的16.5%下降至2023年的15%。

  庄宁介绍,下一步将持续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健康科普,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健康环境,促进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

  体重管理、乡村建设、中医药等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启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15个专项行动。全国爱卫会14日发布通知称,结合健康中国建设工作实际和健康中国行动推进情况,决定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健康乡村建设行动和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新增的3个行动侧重强调健康促进、医防融合,比如要正确认识体重,科学管理体重,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就医习惯,注重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调畅情志等,强调从源头控制风险因素。”庄宁说,改善群众健康需要社会各方支持,3个行动对相关部门提出具体任务,也从个人、家庭和社会等层面提出各方需要采取的行动,希望将健康融入各行各业,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国家卫生健康委将2025年至2027年确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庄宁说,今年正在积极推进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应用,希望更多人重视心理健康、维护心理健康,正确对待压力和挑战。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防治青少年近视和促进老年人健康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国家中医药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司长严华国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养老机构、托育机构、产后母婴康养机构等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拓宽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比如聚焦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问题。

  开好社会治理“大处方”

  保障14亿多人的健康,有医疗卫生的“小处方”,还有社会治理的“大处方”,爱国卫生运动正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江苏苏州,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升级为市民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平台,95%以上的社区(村)建有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季晶介绍,当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09年的15.3%增长到目前的43.03% 。下一步将持续在“均衡、可及上”下功夫,打造高水平“健康之城”。

  在山东省滨州市,当地把爱国卫生运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发展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截至目前,全市基层首诊率达到七成。山东省滨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潘峰介绍,当地从社区、单位和个人等层面进行全员发动,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享有”的大健康格局。

  海南省将爱国卫生工作与健康海南建设融合推进,聚焦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肝炎、重型精神疾病等慢性病,建立一套“筛、防、治、管”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海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李文秀介绍,当地还建设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50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开展77项医疗新技术填补省内空白,基本实现“小病不进城,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大病不出岛”的目标。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