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瞭望 2021年第26期 时间:2021-06-28 16:11:20 热度:608
沈阳天柱山老年公寓的老人们在做音乐心理疏导小游戏(4月28日摄) 杨青摄/本刊
“互联网+医疗”项目,以“社区植入模式”服务形式,收集老年人健康信息,提供在线咨询、精准预约、远程会诊、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
老年助餐服务引入高科技元素,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贴心的助餐服务,优化老年人的就餐体验
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行动,建成老年智慧生活全媒体课程,提供更多智慧学习网上教学资源,进一步帮助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思远 李平 朱涵
足不出户,便可享受一对一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等在家中,就有荤素搭配的营养餐送上门;不出社区,也能享受到诸多有趣有用的课程……这些由互联网带来的数字红利,不擅应用智能产品的老年群体如今也能同样享受。
作为中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浙江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20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23%,其中居家养老占比达98.5%。
如何用技术织牢养老服务网络,为银发族的健康与生活赋能?在浙江,多地大力推进“智慧养老”,政府、社会和企业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不断拓展居家服务内容和精细化程度,将居家养老服务送到老人的周边、身边、床边。
线上实现“老有所医”
67岁的孙建华家住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街道石灰桥社区,2015年被确诊为共济失调症。失去了行走和吞咽能力,他只能卧床,靠胃管进食。
谈及现在的生活,孙建华感到安心:老伴倪云云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齐,并每天精心为他搭配有营养的流食。
“主要是没有后顾之忧,心里踏实。”倪云云说,孙建华签约了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李小艳医生负责的家庭病床,五年多来,医护人员每个月都来帮他更换一次胃管,并随时对他出现的小病小痛进行上门诊疗。
杭州市于2014年开始实施医养护一体化签约,由社区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家庭病床,便是为方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获得安全可及的居家医疗服务而设立的项目之一。
和孙建华签约的是李小艳,服务孙建华的却是一个分工有序的医疗团队。去年一个雪夜,倪云云发现孙建华的胃管破了,流食打不进去,便给护士长何天丽打电话求助。接到电话后,正打算下班的何天丽立刻拿上医疗器械赶来,半小时就给孙建华更换了新的胃管。
“如果去医院,少不了折腾半天,还不一定能马上找到人。”倪云云说,“家庭病床让病人少受罪,家人也少受累。”
在老人最关注的健康领域,智能化除了能应急,还能让随时问诊、远程护理成为可能,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肚子时不时隐隐作痛,有时能摸到一个硬块……”去年12月,上城区九堡街道九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老员随访73岁的沈爱仙时,听到这样的描述。助老员立即通过互联网医院线上挂号,远程连线杭州九和医院内科专家孙军。在询问具体情况后,医生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这是去年5月,九堡街道试运行的“互联网+医疗”项目。以“社区植入”服务形式,收集老年人健康信息,提供在线咨询、精准预约、远程会诊、远程门诊、移动支付、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已有网上就诊老人近1000例、网上居家养老康复指导约300例。
智慧助餐饱胃又暖心
“吴奶奶,今天食堂没有做鱼,鸡块可以吗?”上午十点,独居西湖区北山街道友谊社区91岁老人的吴育先,接到了绿城暖君养老服务中心老年食堂工作人员的电话。
2019年,北山街道设立了“特殊老年人助餐服务项目”,与辖区内老年食堂、助餐点合作,制定出一套包含充值、订餐、取餐、送餐、结算、评价、反馈等环节的互联网智慧送餐流程,旨在解决辖区内高龄、独居、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用餐困难问题。老人只需支付餐费,餐盒和送餐费皆由街道承担。
以科技助养老,关键在适老。“科技+养老”发展,归根结底要以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以老年人体验为落脚点来创新技术、设计产品和优化服务。
吴育先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订餐,工作人员便提前了解她的饮食习惯,替她搭配;街道还坚持“熟人送餐”,由社区网格员或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负责,不引入企业配送。
“配送公司人员流动性大、工作量大,不像熟人送餐,可以坐下来陪老人聊聊天,了解老人的日常情况。”北山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负责人胡晓冬说。
“在乡镇(街道)、城乡社区深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照料中心建设,推进助餐配送餐工作,意在提升老年人获得感。”浙江省民政厅厅长王剑侯说。
此外,老年助餐服务中高科技元素的应用,也优化着老年人的就餐体验。
去年,“同心助老智慧食堂”亮相滨江区长河街道春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该食堂引入AI收银,老人挑选完菜品后可直接“刷脸”结算餐费;还引入一台多功能烹饪机,能按照老人膳食营养标准配比餐包,提供少油、少盐、少糖,口感更松软的餐食。
“精准的数据分析,助力有效满足老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来周芳说,比如,通过豆制品、肉制品与蔬菜的用餐比例,能更好地根据该区域老人偏好进行口感与餐品调整。
银发触网“乐”享晚年
“我想听春晚上那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怎么操作呢?”在西湖区科学技术协会、红十字会、老龄委牵头组织,杭州市健康社区服务中心承办的“智能手机长者公益课堂”上,家住松木场社区的朱美菊举着手机,向志愿者发问。
“触网”是当下老年人最热衷的新生活方式之一。网购、扫码支付、刷短视频……老人学习欲望强烈。但由于不少老年人对信息技术不了解,平常互联网用得少,形成了数字鸿沟。
“此次活动意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充分享受智能手机的便捷,丰富晚年生活。”杭州市健康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原雪怡介绍,3月31日起,活动计划在7个月时间里组织培训班200期,授课1000场,覆盖西湖区全部镇街村舍,教学智能手机基本操作、拍摄技巧、地图、购物、挂号缴费等。
“除了线下培训,我们还拍摄制作了12堂线上教学视频和24个老年人手机使用短视频,方便老人反复查看。”原雪怡说。
以“线上+线下”老年大学为主体、社区学习共同体为补充的老年教育新模式,有效满足了老年人的文娱需求。
去年,杭州新建了14所老年大学。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线上教育是线下教育的延伸,它使更多老年人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只要有手机、能上网,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这也使得老年教育学位数量呈几何倍数增加,实现了优质社教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如今,浙江正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行动,进一步帮助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享受智慧生活。同时,还针对老年人的学习特点,鼓励各地建成一批老年智慧生活全媒体课程,并完善“第三年龄学堂”功能,建好全省老年教育学习服务公共平台,提供更多老年人智慧学习网上教学资源。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4
2024-11-24
2024-11-23
2024-11-23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