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瞭望 2021年第26期 时间:2021-06-28 16:16:40 热度:835
老人们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社会福利中心锻炼身体(2020年8月29日摄) 杨磊摄/本刊
形成功能互补、医养融合的区域化服务网络,加快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建设医养结合型服务公寓……更多老年人正在“家门口”享受实打实的康养服务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富有特色的康养结合项目,最大程度让老年人有灵活的选择
在融入医养康养服务阶段,不少社区居家养老还面临供需失衡、医保报销难、人才短缺等现实问题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何磊静
医养康养项目不再是养老机构的专属,富有特色的“康养结合”服务落地社区,机构、社区、居家服务形态开始融合发展。把有医疗的养老院“搬”回家,在江苏多地正成为现实。
调查显示,我国约90%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面对社会老龄化加剧的现实,如何整合各类有效服务资源,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一直是一个迫切命题。
江苏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5万人,占户籍人口约23.6%。目前该省有10个设区市正开展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共建成运营家庭养老床位7200张。
“家门口养老”的幸福,还有多远?多位受访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全国社区推进康养结合,需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家庭医疗护理服务建设,培育更多医养结合服务人才。
随叫随到的服务
如何将社区养老与医疗服务结合起来,实现健康养老,优化养老供给,是养老服务亟须解决的问题。
在江苏,一些街道社区建设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作为枢纽型平台,集合老年公寓、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各类养老服务载体,形成功能互补、医养融合的区域化服务网络。
全科医生诊疗、健康咨询、康复指导、中医理疗、慢病常规检查……这是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里河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附近社区老人提供的多样服务。
“中心内设梅巷社区卫生服务站、养老顾问、服务驿站、健养乐园等功能场所。”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卫生服务站由平江街道娄江卫生医院提供专业医养服务,设有药房、全科医生和中医各诊室;养老顾问则由全科社工、网格员、全科医生等组成,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及社保医保报销等咨询。
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让老年人节省机构养老床位费的同时,在熟悉的环境中得到专业服务。
“家庭养老床位的申请经由民政部门审核后,政府会提供一套设备。通过大数据平台,我们能监控老人的心跳呼吸、血压血糖等数据以及活动频率。”南京市鼓楼区瀚瑞老年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梅淑芬说。
此前,社区住户肖奶奶的腿部遭遇骨裂,便申请了家庭养老床位并进行适老化改造,护理员会准时前来量血压、做复健。
据了解,南京目前已设置此类家庭养老床位超5700张,相当于近50家中等规模的养老院;在无锡,新吴区推出了“1+3+N”的家庭养老照护床位项目;在苏州,“家庭养老夜间照护床位”项目建立起全时服务链。
此外,医养结合型的服务公寓成为不少老年人的养老选择。在苏州吴中区和城养老·有伴社区内体验康复训练的靳先生说,假如深夜有突发情况,按铃就能找来护理和康复管家。
社会力量挑大梁
充分激活社区的康养功能,离不开市场化养老机构的介入。通过社会力量富有特色的康养结合项目,能最大程度让老年人有灵活的选择。
与社区医院紧密融合,积极挖掘社区资源。“养老机构无偿拿出部分经营面积让社区医院成立门诊部,同时承担设施设备投入及房租。而社区医院在康复病床、综合病房资源以及病人的护理服务方面较为匮乏,由养老机构来补充。二者以此互补,社区医院产值接近翻番。”江苏幸福天年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梅说,社区医院还可以成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覆盖养老机构老人和员工体检等。
发挥优势承接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南通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南通正积极打破机构养老与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界限。比如,从2016年起,南通大生护理院就把机构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专业服务延伸至社区及家庭。通过该院的养老服务评估中心,能对居家老人的生理性、社会性能力,以及养老环境、意外伤害防范等进行评估,并针对生活照料、适老化改造、辅助器具适配等提出建议。
打造“互联网+医养结合”新型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江苏瑞芝康健老年产业集团打造“一方家护”,主要服务高龄独居、失能失智、术后康复的老年人群,目前南京城区服务客户数已近1万人。
家住建邺区的党爷爷患有半失能和轻微的认知障碍,该项目制定出一系列针对性康复方案,从膳食营养到康复训练、睡眠管理、记忆训练,开展专业照护。
4月,苏州市区首家获卫健部门审批的全科护理工作站——姚桥新苑护理站在高新区枫桥街道正式启动。通过智慧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社区居民在家点点手机,就能享受43项医护上门服务,打通分级诊疗和基层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多措并举通“堵点”
在融入医养康养服务阶段一些社区居家养老还面临现实问题,须加大力度破解。
创造条件满足家庭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江苏省民政厅负责人介绍,居家失能老年人对打针、输液、换药等一些简单的医疗社区上门服务需求迫切,而我国现行医疗规范要求医护人员须在一定的医疗环境中开展工作,制约了医护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相应医疗服务。
董梅建议,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内及周边养老机构的覆盖,同时可借鉴医联体模式,医生下沉至养老机构服务或定期给予护理队伍技术培训,尝试在加强规范的基础上探索医生多点执业。
为“医”“养”融合提供更好政策条件。受访专家建议,一方面可适当放开医保政策对部分养老机构的限制,另一方面需规范化推广失能人员照护险制度。
在江苏,多地探索建立了政府补助、医保统筹基金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同时鼓励慈善、福利彩票等社会资本对长护险及残疾人的参保进行补贴。
大力培育医养结合服务人才。数据显示,江苏失能、失智老人数量超130万人,按比例测算共需护理人员32.5万人,但目前全省护理员总数仅6万多人。
为此,江苏省民政厅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推行养老护理员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改革,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护理员培养使用机制,并将社会化认定结果作为养老护理员享受入职补贴、岗位津贴、积分落户等政策的重要依据。
同时,建立职业技能等级、工作年限与入职补贴和服务价格挂钩制度,逐步提高养老护理员各类津补贴,引导更多人才投身养老服务领域。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