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专家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园地 > 专家访谈
朱铭来:让参保群众敢看病少得病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9-07-08 10:51:43 热度:1622

——访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

本报记者 曲哲涵

  保险业服务“大健康”战略有天然优势
  记者:保险产品可以对人们因疾病、残疾、身故等原因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与健康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保险业在服务“大健康”战略,提升居民健康消费质量方面,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朱铭来:保险公司在服务“大健康”战略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保险业掌握着我国居民健康状况的基础数据,能为“大健康”战略提供技术支撑。保险公司尤其是专业健康险公司在开展商业健康保险业务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投保、理赔、疾病发生率、发生年龄等数据。近几年来,保险业积极参与政府委托保险,服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通过与社保业务系统的对接,又获取了参保居民的健康数据,实现了社保理赔数据与商保理赔数据的实时互联,打造了较为完善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为创新发展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医疗新业态,提供了完备的基础数据支撑。
  保险业资金支付能力较强,能有效提升“健康产业生态圈”运行效率。健康产业生态需要“医保药健”四方合作共赢,即医院、保险、药企、健康管理,在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客户需求时,实现数据通、系统通、客户通和利益协同,打造自己的闭环生态圈。
  保险机构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网点广布,参与到健康产业生态圈后,作为支付方能使参保者更快地获得经济补偿。保险公司为了减损,会运用技术手段督促医疗服务方减少过度医疗行为,督促健康管理服务切实履责,提高参保人健康水平,直接或间接地让参保人受益。
  推动全周期健康服务,让参保群众不仅看得起病、看得了病,还要少得病、不得病
  记者:近年来,国家多次发布相关政策,助力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大健康”产业。保险公司在这方面做了些什么工作?
  朱铭来:老龄化加速、慢性病高发、健康素养提升等因素,拉动了居民对健康消费的需求,也推动保险业积极布局健康养老产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以自建、参股、战略合作、并购等多种方式进入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领域,包括线上医疗咨询、线下医院诊所、智能硬件、养老社区等多种形式,推行“医养融合”,共联,共建,共享医、养、药、护等上下游产业资源,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
  保险公司在健康服务端的探索,有助于提升居民的健康保障意识,也促进了传统保险保障业务的发展。近年来,健康险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今年1至5月,健康保险原保费收入达到3265亿元,同比增长33.3%。
  以往,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意在增强居民健康消费支付能力,近年来的探索,则侧重于“供给侧”——以“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的模式,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不仅让参保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了病,还要让参保群众少得病、不得病,这正是保险业服务“大健康”战略的着力点。
  记者:更有力地提升居民健康消费意愿、消费质量,保险业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朱铭来:有三方面工作亟待推进。
  一是实施健康干预服务,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通过认知干预,激发居民自主进行疾病预防的意识,这不同于简单的科学普及,应该做到精细化和个性化干预,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测评的方式,明确干预对象的健康状况,提高大家对自身的健康认知,并提供针对性的健康预防项目。
  还有一种是定向干预,即对目标人群提供定向健康干预服务。如筛选出老年人的重点疾病与重点人群,通过对其身体状况、家庭支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确定优先需要,以此建立一系列标准化的整合型服务路径,包括诊断标准、服务标准、转诊标准、预防服务等。
  二是进一步落实社会办医的相关政策,加速保险与医疗服务一体化建设。
  近日,国家卫健委、银保监会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鼓励商业保险机构与社会办医联合开发多样化、个性化健康保险产品,与基本医疗保险形成互补。保险业接下来还应大胆实践。
  三是积极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经办管理,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信息大数据”的建设,为未来促进健康保险、健康管理与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医疗新业态,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