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郭炜华:常心慌气短要警惕房颤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7-09-09 11:39:04 热度:795

北京同仁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 郭炜华

  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房颤患者的数量正在不断上升。
  该病是一种常见心律失常疾病,老年人是高发人群。房颤发作时,表现为心跳不规律,有时会达到每分钟300次到600次,而正常人的心跳,每分钟为60次到100次。当自测脉搏时,出现时快时慢、毫无规律的情况,或者经常感到心慌气短、容易疲劳、胸闷胸痛,爬楼梯有明显的中气不足等现象,就要警惕患上了房颤。
  研究证实,房颤可使患者比普通人罹患卒中的风险增加5倍,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3倍,痴呆的风险增加两倍,死亡风险增加40%~90%。不仅如此,由房颤引发的脑卒中还具有高致残、高死亡率的特点,对个人和家庭都会造成巨大的负担和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房颤有一个特点,即“房颤加剧房颤”。简单来讲,就是初期得了房颤,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就会愈发严重,并向下一个阶段发展。比如之前可能是一年犯一次病,时间长了会变成一天犯一次,时间再长会演变成一天犯好几次,这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会让患者处在巨大的危险当中。按照病情严重程度,房颤可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其中,阵发性房颤治愈率约为90%,但如发展到持续性房颤,治愈率就会降低到70%,疾病复发率也会有所升高。因此,一定要在疾病早期就进行治疗,千万不可大意,否则房颤发作得越频繁,后期的治疗效果就会越差。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治疗房颤的手段也在不断发展。目前,治疗房颤主要有药物和射频消融两种方式。其中,导管射频消融手术在由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律学会联合发布的《2014年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和《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房颤管理指南》中,被建议作为房颤首选治疗方式。
  此外,房颤虽可怕,但又是可预防的,通过健康管理,可以减少房颤的发病风险。
  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健康饮食等。
  ⒉危险因素控制:包括降低身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控制打鼾。
  ⒊心血管疾病管理:包括心衰和心梗的规范治疗。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