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2-07-02 14:06:26 热度:1345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
公立医院进入良性运行就意味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功,而补偿机制改革就要找到公立医院良性运行的平衡点。
“以药补医”的医疗体制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那时这一体制没有成为矛盾的焦点,因为医院为病人提供服务,收来的钱全部交给政府,支出全部由政府承担。当时医院的公平性很强。
但不得不承认,那个时代有两个很严重的问题:一是效率十分低下,浪费比比皆是;二是医学水平和医院服务水平与世界多数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改革开放使得医疗服务的效率大大提高,医院及医学的发展很快,但是政府投入有限,客观上将医院补偿的问题推给了市场,导致“看病贵”问题逐渐严重。这也是自然的,以15%的加成为例,如果一个菜馆卖一份菜可以赚15%,那菜馆是愿意卖土豆丝还是愿意卖海参是不言自明的。
那么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的改革到底该怎么改呢?对此我结合上海的医改,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政府承担责任
我认为,首先政府应该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公立医院是政府办的,政府给的土地不够、给的房子不够,医院院长向政府要,政府说没钱,那怎么办?于是贷款、无序地发展,这就是我们过去走过的路。
新医改强调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对此,政府应该首先对医疗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如一个地区到底有几家医院够用,应该怎么布局。在统一的规划下,政府要承担应该承担的补偿职责。
以上海的改革为例,目前上海严格控制医院病床床位,最近提出市内的病床床位增长要市长直接批。上海市在政府批准的医疗机构的房屋建设费用上,“十五”期间医院拿70%,政府拿30%;“十一五”期间,医院出30%~40%,政府出60%~70%;“十二五”开始,上海郊区政府批准的医疗机构的基建全部由政府掏钱。今后,上海市经政府批准的医院再也不需要为设备和基建掏钱。
科学核定费用
现在,医保预付的最大瓶颈和挑战是缺少科学的总额核定方法。
就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而言,德国搞了多年都不能达到100%的覆盖,就是因为DRGs对管理体系、管理基础要求很高。
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价格调整。我认为,最近深圳、杭州以及北京的改革方向都是正确的——诊疗费明显提高,零加成同时实行。价格调整是必然的,调整的最大挑战是让公众认可,让老百姓认同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便是医保支付比。价格调整,医保部门应该是能够认可的,在医保支付的情况下,零加成与诊疗费增加,病人的个人比例绝对不能增加,这是先决条件。然后要严格监管。人们最怕的就是诊疗费上去了,药费下不来,总费用下不来。
改革收入机制
另外,如果对医院医务人员工资和奖金制度不加以改革的话,补偿机制改革不会成功。工资总额核定是必然的,而用什么办法核定是工资总额核定的最大挑战。
如果按人均收入核定绩效工资一定是没有绩效,因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怎么办?医改方案有明确的表述,按岗位工作量和服务质量进行工资总额核定。意思是足够的服务量,老百姓满意,绩效考核有足够的分数,才能获得应有的绩效工资。
上海的医院从今年开始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全面预算。一个医院用多少钱是要进入预算的,预算外的钱是不能用的。二是工资总额核定,上海对所有的医院进行了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的分数与工资总额核定有关,并不是干多干少一个样,而是用最少的人、最少的成本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获得应有的且更多的补偿。
综上,我认为,应该在政府规划下,进行以基建设备为主的政府投资和医保预付,再加上工资总额核定的一个整体的补偿机制改革。任何一个偏废都会导致改革的失败,只有几方面整体来做才能达到目标。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0-09
2024-10-07
2024-05-06
2024-05-06
2024-04-29
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