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健康之窗 时间:2012-06-28 14:38:21 热度:1566
中国保健协会科普教育分会名誉会长 刘建文
海洋产业是中国经济的增长点
“蓝色革命”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向蓝色的海洋进军,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第一产业——渔业;发展海洋第二产业——油气业、砂矿业、盐业、化工业、生物医药业、电力、船舶业;发展海洋第三产业——交通运输、旅游业。面向广阔的海域,我国在八十年代初就正式提出开展“蓝色革命”的构想,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可观的成绩:首先是改善了食物结构,获取更多的水产食品,提高了优质蛋白质的摄入,而且获取海鱼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有预防心血管病和改善智力的作用,提高了国人的健康水平;其次,促进海洋生物学的发展,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药品保健品,逐步实现海洋生物医保产品的产业化;同时也实现海洋第二产业和海洋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在2003年海洋产业产值突破一万亿元,相当于GDP的3.8%,但这些成就与我国辽阔地海域相比,还有相当大大的差距,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拥有海洋生物两万多种,石油240亿吨,天然气1.4亿立米,沿岸5000多个岛屿的岸线1.4万多公里,渔场面积279万平方公里,沿岸10米水深以内的浅海和滩涂1亿亩以上,而目前养殖面积仅用了2000万亩。如果和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说明我们海洋资源具有巨大潜力,全国沿海地区掀起加速海洋的开发利用的热潮,发展前景十分乐观,是国民经济可持续的增长点。
海洋生物产业方兴未艾
营造海洋农场、海洋牧场,是开发海洋食品、药品和保健品的长远目标,是新世纪海洋产业腾飞的核心,当前在市场上常见的甲壳素、鱼油、角鲨烯、水蛭素、细胞色素C、河豚毒素、前列腺素、虾青素、螺旋藻、小球藻、盐藻、微藻硒多糖、藻蓝蛋白、褐藻胶、牛磺酸等百余种产品,都是海洋生物技术的成果。但是我们应该进一步的开发高端产品,利用海洋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海洋生物的生物活性、结构分析、构效关系、毒理学、体内过程等,进行提取、分离、纯化、优选设备、完善工艺,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中国是海洋大国,有条件实现海洋生物深度的开发利用,专家提议把广阔的海洋建成“海洋大药房”,生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加速占领海洋医药保健食品的制高点,并进入国际市场。
海洋生物产业发展的思路
(1)、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不能搞无米之炊,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海洋生物科研的投入,与美国一家中等规模的药厂的投入不相上下,如果缺少科研成果,创新岂不是一句空话,我们要想改变这种先天不足的现状,必须实现研究经费来源的多元化,除国家和地方的科研基金之外,国有及民营企业也应加大投入,完善科研设备和仪器配置,改善科研条件,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2)、提高科研水平,从海洋生物中寻找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物质,从中发现和研制新药和新保健品,如肿瘤、心血管病、免疫性疾病、糖尿病、肥胖病、高脂血病、高血压病、老年病、睡眠障碍及改善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的产品。
(3)、培育高素质的中青年的科研人员,组成学科齐全综合实力强的科研群体,老中青结合,形成合理的强有力的梯队结构。
(4)、实现专业化协作,建国以来海洋产业的专业人才不断增加,海洋学校及科研院所人才济济,各学科、各部门互不通气,各自为政,课题重复,造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浪费,科研成果迟迟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为此建议加强协作,尤其是“资本+知本”的结合,知本家能把知识和智慧变成技术,资本家能运用资本,有组织和完善的把技术转移到经济舞台上,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转化为资本,知识是不会磨损和消失的资本和资源,可以用极低的成本进行无限的复制,为适应21世纪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结构,发挥“知本”+“资本”的共同作用,是加速成果转化的最好模式,是资本增值的捷径。
(5)、加速规模化进程。中国海洋生物产业存在小、散、乱的局面,一是规模小,二是布局分散,三是产品严重同质化,是近些年的顽症,如何提高集中度,实现规模化,是当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务,企业做大做强,才能驰入资本增值的快车道,广东昂泰企业集团做得比较好,在国内、国外自建养殖场、加工厂、研发中心、销售公司等机构,构成一条紧密联结的产业链,形成“三鱼一珠(鳗鱼、鳄鱼、甲鱼、珍珠)”的深加工、精加工产品结构,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我们应该发展更大规模的企业,使之屹立世界百强之林。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0-09
2024-10-07
2024-05-06
2024-05-06
2024-04-29
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