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5-08-06 09:18:49 热度:590
——专访宁波第六医院章伟文院长
本报记者 吴红月
图为宁波第六医院院长章伟文与青年医师交流。
市区级医院是我国城市中基层医疗服务的一大主体,也是当前深化医改的重要环节之一,2015年卫计委已出台诸多文件针对基层医院提出改革措施,表明国家希望从政府层面积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此从根本上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以及“看病不难也不贵”的目标。
那么,我国市区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到底如何?在强化三级诊疗体系、承担不断增加的患者数量的情况下,是如何对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进行设计的?区级医院又是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来改变自身的技术水平的?最近,记者深入调研了一些区级医院,希望以点及面,从这些基层医院的办院思路、创新目标及现有的服务能力中窥见一斑,找到答案。
以宁波市第六医院(以下简称宁波六院)为例,作为宁波市的一家区级医院,2014年,医院门急诊量为71.65万人次,出院病人为3.39万人次,全年手术量为39824台,其中住院手术30470台,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达930张,平均住院日为9.48天,平均病床周转次数36.87次。医院院长章伟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作为一家区级医院,其定位是“大专科、小综合”,并通过不断创新临床技能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强化了改革目标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近些年来宁波六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日门诊量和手术量都不断增加,在与其他各大医院的竞争中,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技服务而赢得了口碑和信誉。2013年,成为浙江省首批浙东区域骨科专病中心建设单位。章伟文感慨地说:“创新是我们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根本动力。”
以领军人物引领医技创新
“一家医院要获得整体能力的提升必须要有领军人物,要打造梯队式发展的创新团队,这对临床服务水平提高具有推动作用,就像一位英勇无畏而谋略有佳的将军率领着一支能打善战的部队所起到的作用一样”,章伟文开门见山说,现代医学技术发展飞快,前沿理论日新月异,一个技术全面的领军人不仅要对自己专业上的某一领域有最深刻的认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引领团队不断创新,攀登学术新高峰。
章伟文,作为学科带头人,精通骨外科学基础与临床理论,技术创新能力很强,一直领跑着学科发展的前沿。尤其擅长断指(肢)再植,手及手指再造、修复与重建、臂丛神经损伤的手麻肌萎诊治技术,在手功能失用的功能重建和手部先天性畸形的矫形有深厚的造诣。
从事手外科、显微外科工作30余年,章伟文对于创新有自己的理解。他回忆说,1963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医生陈中伟成功开展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成为“世界断肢(指)再植之父”,为我国显微外科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赢得了荣誉。1985年,我国著名解剖学院士,第一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钟世镇教授,率先提出了“皮动脉营养血管”的概念,这是在皮瓣移植领域的重大发现,然而其研究成果没有及时转化为临床应用,反而被日本、美国的学者领先进行了临床应用,被报道成别人的研究成果。这给了章伟文很大的刺激,“我对此印象深刻,医疗技术创新意味着一定要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从理论创新到实验室验证,再转化为临床应用,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他说,“医学研究创新的目标就是要使临床治疗变得更加便捷,更方便应用,效果更高,让患者的痛苦更少。”
有感于这一认识,20年前,章伟文所在的区级骨科医院正好赶上中国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宁波及周边地区断指的病例每天都很多。那个时期,当地有一家企业有3000多台冲压机24小时运转,每年有上百名工人手指被轧断,每天做断指再接手术的就有好几台。作为一名年轻的临床外科医生,章伟文得到了大量的实践机会,至今已经做了相关手术不下万例。
章伟文在临床手术中发现,当时由于末节断指的血管细、再植难度高、成活率低的特点,在分类时被划归“特殊类型”,虽然国内外研究分型很多,但是对临床诊断指导手术操作性不强。于是,在认真分析了上述多种分型并结合自己上千例的末节再植手术经验后,他整合了前人提出的理论,重新按照解剖特点提出的分型,使临床手术时间更短,更简单、更实用、更易操作。他的《530例末节断指再植的临床研究》获得了2001年中华显微外科学术年会中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在多次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上得到了国外专家的好评,他也因此成为这一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现在,章伟文领导的手显微外科已经成为“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他本人成为了宁波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手显微外科学”优秀带头人,同时担任宁波市医学会显微外科并手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华东地区手外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浙江省手外科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骨与关节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手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等编委。
章伟文说,一家医院要想做到创新发展,赢得好的服务口碑,需要的重点学科和学科带头人不仅仅是一个,而是形成学科群的各专业都有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宁波第六医院,现有职工1100人,卫技人员929人,博士10人,硕士76人,正高职称62人,副高职称113人,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其中骨科主任徐荣明是专门从归国优秀人才中引进的学科带头人。
“医院要培养一批领军型人才,那些有理想,对事业有追求,不顾一切,愿意全身心投入到这一领域,专注于研究和实践的创新型年轻临床医生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章伟文说,“我们需要更多德才兼备的领军人物来带动整个医院的医技创新和发展。”
建制度培养创新型临床应用人才
2015年4月,德国知名骨科专家Rueger教授来到宁波第六医院进行临床医术交流,他惊讶地发现,骨科的每一位医生都可以用娴熟的英语与他对话。在中国东部浙江的一家区级医院有这样的英文对话表达能力和水平,让他很兴奋同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这与国际上其他医院的技术水平也相差不远”。
不用说,这样的景象即使在北京的三甲医院也并不多见。“我的团队梯队建设思路是,从国外引进的科室主任作为专业领军人,以他们为核心,将世界最前沿的骨科专业技术带到临床应用上,再通过完善的培养制度和传帮带文化打造新的年轻骨干。”章伟文说,比如用外语交流,骨科科室的制度规定,每天从7点半开始先进行半个小时的英语技能表达,每位医生在早上交接班时必须用英语对话。“开始时,大家还很害羞,结结巴巴,但是,自2006年变成一项制度执行之后,年轻人越说越敢说,越说越爱说,形成了一种习惯,对于培养医生了解国际先进技术,到国外参加国际会议和培训,与国外临床医生无障碍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
对于传帮带,作为院长的章伟文也是一马当先。他说,医院里一些年轻的医生从国内外进修回来,实际上医疗水平已经很高,但是,由于患者对于技术信息的不了解,对于年轻医生不熟悉,会选择更高资质和级别的大夫。在这样的情况下,章伟文甘当人梯,常常做那些年轻医生的助手,协助他们完成手术,并把年轻人逐渐地推向医学服务的前台,让更多的患者了解他们的医术。
章伟文的思路是,一个学科达到一定规模时,作为学科带头人,如何设计团队每个成员的专业技长、主攻方向,这是实现学科发展的源泉,这样的团队才会更具有活力和创新力,才会促使学科技术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逐渐提升。
在创新和教育制度设计上,宁波六院每一百元业务收入,就会有1元用于科研和教学上。在人才培养方面,医院非常注重对各级医师的继续教育,对于列入省市级人才工程的培养对象,医院有专项培养经费,对于高职称人才给予每年3000—4000元,中级职称人员每年2000元的教育培训费用,即使是一般的初级职称医生每年也有500元参加一次省市级培训。对于具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和医疗骨干,还有机会被送到国外著名大学或医疗机构进行为期3个月至一年的进修。
在科技创新上,凡是申请到的省、市级各类课题,医院都给予一定的激活经费使用,以提升临床医生的创新兴趣和热情;对于获得了省市奖项或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了优质论文的人员,医院也拨出专款进行奖励。在这样的政策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医生愿意在临床中参与创新活动,仅2013—2014年两年医院获得省市级科研立项22项;荣获省市级科研奖励5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宁波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二等奖1项、宁波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208篇,其中:SCI收录16篇、国家I级论文59篇(包括中华级论文37篇)、国家Ⅱ级论文102篇,参编专著5部。
章伟文解释说,让医生在临床中积极参加创新技能的实践,参与各类项目的课题研究,之后用论文、项目奖项和打分等多种方式考核这一创新的实际效果,在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之后给予奖励,形成一种正向的循环激励机制,将医院的人才逐渐培养成临床应用的多面手,让他们更好地为医院的病患提供医疗服务,也就形成了对宁波六院整体发展最大的推力。
发展目标高远 视野无疆界
“宁波六院从街道卫生院发展而来,至今走过了15年的历程,我们身边同类的医院有很多,因此,要获得自己的发展空间,医院就要有自己的专长”,章伟文提出了自己作为院长对于医院长远发展的愿景规划,在骨科领域做强、做细、做精,在脊椎、关节、手外、创伤、小儿骨科、足踝、骨内科这七大细分的专业领域中,要精耕细作;而一些重点学科要打破区域界限,比如显微外科要在省里、全国、甚至国际上都有所建树,达到“国内知名、省内著名,国际有影响”的境界。
对于在显微外科领域要走出国门,章伟文不是纸上谈兵,宁波六院已经落到了实处。2014年11月,“第十六届国际穿支皮瓣学习班”在宁波六院举行,引起了国内外业内同行的关注,宁波六院也第一次进入国际视野。
这一国际穿支皮瓣技术学习班每年在全国各地举行一次,专门介绍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技术,其中2/3的教师来自世界各国,学员也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专科医生,每一学员学费1200美元,完全是自费的学习培训。“并不是每一家申请参与主持当年培训计划的医院都能够获得批准,组委会对于医院的考察非常审慎和严苛的。”章伟文向记者透露。
前来考察的是前一届的主办者和第十六届活动的主席,除了申请人提出的医院具体运行情况介绍,包括医院专长、团队组成、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之外,两位主席还对于医院进行了实地走访。
“我们都没有想到,他们(考察团)晚上8点半来到急诊室了解急诊情况,看了半个多小时,病人接连不断,而且跟随急诊病人去手术室看手术情况,又到病房审核急诊病人住院安排,查看当日的病例,还有就是医院的环境等等”,章伟文对此很感慨,作为一家国内的区级医院,在国外来看规模虽然不算大型的,但也不算小。一天有这么多急门诊病人,手术室里一直到晚上手术都接连不断,令他们惊讶。考察团告诉章伟文,没有想到这家医院有这么强的服务能力,而且,医生的外语交流娴熟也成为了一大优势。仅2013-2014年,宁波六院已成功举办国际级学术会议1项、国家级继教学习班9项、省级继教学习班2项、市级继教学习班4项。
通过这些活动,章伟文体会到,国内和国际医疗服务相比还不够严谨,国外对于每一种疾病的研究非常透彻,而且,医生的学术和临床水平较为一致,也因此成就了一家医院较为均一的医术诊疗水平,在这些方面我们还差的很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如今,身为院长的章伟文,一天的时间常常要分配给医院管理、科研创新设计、门诊和手术等不同的业务需要,“尽管担当了许多管理责任,但是我仍然没有放弃门诊,昨天我还做了6台手术”,章伟文说。要了解临床前沿的需求,并在自己所带科研课题中做好顶层设计,必须让自己随时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他说:“现在的学习时间不够,就通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来了解和更新理念,了解别人在做些什么,在我的专业领域中如何结合并加以创新。”
创新无止境。“我也不是一个全能的人,整个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要靠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共同的努力,我的工作就是建立并执行好制度,发现人才鼓励创新,推动宁波六院的各项积极举措在既定的目标轨道上得以顺利实施。”章伟文如是说。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9
2025-01-09
2024-12-25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