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健康之窗 时间:2012-06-17 09:44:16 热度:2081
仙米粥:温中养胃,止烦渴,益气力。
粳米粥:和五脏,开胃气,助谷神。
糯米粥:温肺,暖脾胃,缩小便。宜和诸米。专食之软人。
香稻米粥:开胃悦神,宜少宜新入诸米中,宜稍后。
陈米粥:宽中,平胃,止痢,除烦,消积。
焦米粥:收水泻,回胃气。
盐米粥:姜丁、茶末、粳米、与曲末同炒,入水为粥。治不和。
大麦粥:实五脏,益气。煮粥甚滑。宜久煮。健人。
小麦粥:养心气,止烦渴,治五淋,平肝气,治漏血、唾血。
米麦粥:吾乡有之。似大麦而无壳。食之健人。
浮麦粥:益气,除热,止心虚盗汗及自汗不止。
炒面粥:血痢不止,炒面入粥中,食之能回生。
面筋浆粉粥:益气,解劳热,断痢。
莜麦粥:充肌。
燕麦粥:充肌,滑产。
荞麦粥:消滞,炼滓,用粉加茶末、蜜水搅干下服,治嗽神效。
苦荞粥:止肌。
玉米粥:开胃宽肠。即包谷,又名玉蜀黍。
蜀黍粥:温中涩肠。即高粱,又名芦粟。
黍米粥:宜肺。治阴阳易及久心痛。有赤白黑数种,赤胜。
稷米粥:益气凉血,解瓠毒。即糜子,又名穄米。
秫梁米粥:益气健脾,治赤痢。有黄白青数种。黄治不寐,白青除热。
粟米粥:补虚损,益丹田,养肾,去胃热,利小便,治反胃、痢。
稗子粥:益气,宜脾,厚肠胃,杀虫。
黄豆粥:宽中下气,利大肠,消肿解毒。豆黄研末入粥佳,青豆平肝热。
黑豆粥:补肾,镇心,解毒,明目。少入盐尤妙。
绿豆粥:止渴,解毒,消肿,下气。勿去皮。
红白饭豆粥:补中暖胃,肾病宜之。补血实胃,调经益气。
赤小豆粥:行水消肿。心病宜之。久服瘦人。
豌豆粥:益中平气,脾胃宜之。
蚕豆粥:快胃,利脏腑。或先煮熟,或捣末再入粥同煮。
扁豆粥:镇脾,消署。白者胜。补中去皮。解署连皮。
芸豆粥:益脾胃。北人谓之芸豆,南名二季豆。同粳米作粥,治思虑过度,虚火炎上。
豇豆粥:补肾,入少盐同煮;止吐逆,入水姜同煮。
刀豆粥:益肾补元,止呃逆。
彬豆粥:开肠胃,利小便。西北人多莳之以供粥。
泥豆粥:下气凉血。
爬山豆粥:下气通关,养肾益脾。
芝麻粥:九蒸晒,挼去皮,和粳米煮粥。大益人。
苡仁粥:补气,利肠胃,去风痹,治筋挛,消肿,治湿邪。
苽米粥:解热调胃。即茭白子,一名雕胡。
沙谷米粥:治反胃、下痢、水泻。即罂粟。
涝糟粥:温中暖胃。
谷芽粥:去壳,炒研入粥。消食,除闷胀。久食伐脾。
麦牙粥:久食消肾,同谷芽。
豆芽粥:黄豆芽粥补不足,绿豆芽去火并助生气。切细入。取汤亦可。
饧粥:缓中,温肺止嗽,表邪,和胃。糯米尤胜。即饴糖。
豆豉粥:发汗,止盗汗。炒止血痢,发汁加葱,止血痢加蒜薤。
豆浆粥:宜胃和中。豆乳宜老人。豆乳皮宜产妇。
红曲粥:活血消食。
神曲粥:化食下气,解疫。
寒食粥:治饱暖。
口数粥:十二月二十五日,用赤小豆煮粥,举家食,见《范石湖集》。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8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5
2025-01-05
202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