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医保应向健康管理倾斜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5-02-16 14:13:51 热度:1257

周生来

  应该把钱花在前端,为老百姓建立健康档案,把高危人群筛出来,及时干预,提高全人群健康效益
  目前,中国高血压患者约2亿人,糖尿病患者确诊9000多万人。我们已成为世界第一吃药大国,年度卫生总费用已超过3万亿元。必须建立一套从理念上、组织上、方法上全新的全民健康管理体系,花小钱办大事,迎接健康新挑战。
  全民健康管理是一种基于全民的管理健康的服务体系,包括道、法、术三个层面。“道”就是理念,指的是治国理念,将全民健康作为立国之本,把全民健康管理作为强国之策。
  “法”就是建立体系,包括转变医保支付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组织地去做健康管理。我们医疗体系的核心是全民医保,但全民医保体系可能出现目前西欧的问题,比如高福利把人养懒了,增加了政府的负担。一个覆盖全民的健康管理体系,能让老百姓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把政府有限的财力花在刀刃上。但是考虑到中国的国情,穷人看不起病,所以要一只手做全民医保,一只手做全民健康管理。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改变,不能再把钱全花在疾病的后端,否则再多的钱也不够花。应该把钱花在前端,从医保中拿出一部分钱来,为老百姓建立健康档案、做健康体检、做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估,把一些高危人群筛出来,及时干预,能大大提高全人群健康效益。因为现在的慢性病主要不是传染问题,不是环境问题,60%是生活方式问题。这应该成为我们卫生机构服务的核心内容。医生应该改变“守株待兔”模式,不再“狗熊掰棒子”,每次都看陌生人,而是连续地为患者看病,监控、干预患者的慢性病治疗,同时也能避免过度检查。
  “术”就是要把最新的临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医疗服务,改变医院服务模式。现在老百姓富了,对医院、医生的需求不再以救死扶伤、求医问药为主,而转向延年益寿、减少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为主。但是我们的大医院都在治大病,专注于治疗。
  所以,医院要治大病,更要提供治后疾病管理服务。健康管理概念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宏观的健康管理是从生到死,无缝隙的健康呵护,既包括不生病的阶段,也包括生病阶段的服务和管理。微观上,把健康管理分为“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两个层面。医院要把疾病管理起来,即利用临床大量详实的数据得出结论——什么人容易得心梗,提前进行脑卒中的筛查,筛出来的人提前进行干预,不让他得心梗、脑梗、糖尿病。
  (作者为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本报记者李红梅整理)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