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11-14 08:16:03 热度:2082
■采写/本报记者 李阳和
跟随乔杰出门诊、查病房,在学生们看来是最长学问、最受熏陶的时候
怀抱着由自己团队、北京大学谢晓亮教授团队和汤富酬教授团队共同努力“造就”的健康宝宝,乔杰的笑容格外灿烂
她是全国赫赫有名的妇产科专家,无数曾饱受不孕不育之苦的女性,经她妙手仁心圆了做母亲的梦。
在医学之路上,她几乎每10年就有一次腾跃:17岁考入北京医科大学;26岁硕士毕业后成为妇产科医生;36岁任妇产科主任,3年后,兼任生殖医学中心主任;48岁,升为院长。
回首过去的30年,她感慨道,自己在正当年的时候,能全情投入所喜爱的专业,也有能力为医院服务,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今年9月,一个重大新闻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世界首例经MALBAC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进行单基因遗传病筛查的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这标志着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怀抱着由自己团队、北京大学谢晓亮教授团队和汤富酬教授团队共同“造就”的健康宝宝,乔杰的笑容格外灿烂。
在享誉全国的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掌门人”乔杰带领团队屡攀医学高峰,不断体会创造新生命的喜悦之情。
■“是您让我圆了做母亲的梦”
1981年,年仅17岁的哈尔滨姑娘乔杰走进了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成为一名6年制的医学生。毕业前夕,乔杰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实习,手脚麻利的她跟着老师上手术,经常受到表扬和鼓励,由此喜欢上了外科。尤其是在妇产科实习期间,乔杰看到老师们诊断清楚、手到病除,而且,产科是个迎接新生命的地方,这让她“感觉这个工作非常有意义”。 权衡之后,乔杰决定报考妇产科的研究生。
1987年,乔杰如愿考上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李美芝教授的研究生。说起报考北医三院的原因,乔杰说,理由其实很简单,一是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丈夫是清华大学的老师,北医三院离清华比较近;二是,当时北大人民医院的妇产科倾向于要男生,而三院男女不限。这个看似随性的决定,让她从此与北医三院妇产科结下不解之缘。
与“神州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教授的“相遇”,让她最终在生殖医学这一领域“越陷越深”。1988年,正读研二的乔杰被安排在妇产科张丽珠教授手下,分管体外受精辅助生殖的患者。凑巧的是,轮转到产科的那半年时间里,她见证了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而且,她接管的第一拨患者里就有这位婴儿的母亲。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让乔杰看到了生殖医学的神奇,也让她萌生了在这一领域深扎下去的愿望。
199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天资聪颖又努力的乔杰顺理成章地留在了北医三院妇产科。很快,她就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崭露头角。
还在读研时,她就跟随导师李美芝教授研究一项新兴课题——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日后她把这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并屡有突破:开展PCOS的流行病调查,制定适用于中国PCOS的诊断标准;在国际上率先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揭示PCOS发病炎性机制,建立其代谢异常预测模型,提供预防其长期合并症的新策略。这些研究成果获得2008年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为科技部“生殖与发育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乔杰最高兴的莫过于自己的研究成果能给患者带来福音。在生殖医学中心的走廊墙壁上挂着一幅字——“梦想成真”。帮助不孕不育妇女圆当母亲的梦,成了乔杰最大的使命。
我国有6%~8%的孕龄妇女面临着不孕不育的痛苦。到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看病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候诊大厅常年人满为患。为了一次门诊多看些病人,每次上午半天的专家门诊,她都会“拖堂”到下午两三点钟,中途忙得甚至连水都无暇去喝。因常年吃饭不准时,乔杰落下了“胃病”的病根。
来自河北的周女士36岁了一直没能怀上孩子。2011年,她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北医三院。在初诊检查的时候,大夫告诉她,这岁数做试管婴儿只有5%~10%的成功率。不甘心就此放弃的周女士挂了乔杰的专家号。做B超的时候,乔杰微笑着告诉她:“你的卵巢功能还挺好的。”顿时,乔杰的信心倍增。幸运的是,乔杰给她做试管婴儿一次就成功了。在女儿6个多月的时候,周女士给乔杰发了条致谢的短信,并问候道:“您的胃痛好点了吗,请您一定要多保重哦!”
到了生殖中心,患者总希望找乔杰看病,她的专家号常常提前两三个月就预约满了。遇到一些因等不及而找她加号的患者,乔杰往往不忍心拒绝。有一次,乔杰扭伤了脚,又痛又肿,仍坚持出门诊。下午两点多钟,终于看完了最后一个患者,乔杰慢慢走出诊室,迎面碰到一名中年妇女,焦急地拉住她说:“乔教授,我结婚都10多年了,到处看病,还是没怀上孕。我挂不上您的号,您给我加个号吧。”乔杰一听,不顾助手的劝阻,把那名患者既往的检查单都浏览了一遍,并耐心询问了她的病情,考虑她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帮她开了相关的检查单,并预约了下次的号。后来,这名患者经过降雄、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促排卵治疗成功妊娠。
乔杰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新生命经自己之手得以诞生,唯有那些源源不断的感谢让她一次次体会到工作的意义。一位被治愈的温州的不孕症患者,每年秋天都会寄来当地盛产的小橘子,信中几次说到“看到孩子就想起你们”。乔杰的手机上存有很多表达谢意和关心的短信,“是您让我圆了做母亲的梦!千百万个感谢也不能表达我的心意!”有的还说:“您让我看到了医学的神奇和医生的伟大,以后我要让我的孩子也学医。”
■“她把我们中心营造得像个温暖的大家庭”
乔杰不仅是当妇产科医生的一把好手,还因有管理之才,早早就被当做生殖医学中心的接班人来培养。
不过,对于这一安排,乔杰一开始是有过内心挣扎的。她坦言,“我选择妇产科的初衷,是希望能做做手术,解决妇女的疑难重症。而生殖医学在当时还刚刚起步,辅助生殖技术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识,甚至有人认为这项技术是和国家的计划生育国策唱反调的,感觉应用的领域比较窄。”但是,张丽珠教授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以及对病人的那份关爱,让乔杰深受触动,并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
乔杰回忆说,生殖医学中心是由以前的试管婴儿室扩建而成的。在上世纪80年代,试管婴儿室只有两间共60平方米的小屋,没有技术也没有设备,所用试剂和培养液也需全部自行配置。2001年,医院投资1000万元建成生殖医学中心,并把医院门口的一栋两层小楼划拨给中心用。2003年,生殖医学中心的接力棒传到了乔杰手上。对比从前,她总会感慨:“现在,我们的条件好多了,我真的不觉得有什么难以克服的困难。”
如今,经过10余年的发展,生殖医学中心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临床诊治和实验室条件都大为改观,门诊量和手术量也不断攀升,仅2013年,接诊患者近50万人次,完成不孕症检查及治疗手术逾万例。“目前国际上能开展的所有辅助先进技术,在我们中心都能够开展。不仅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单精子卵细胞内注射等成熟技术广泛应用,卵和卵巢冷冻、经阴道注水腹腔镜手术等多项新技术也得以开展。” 说起这些,乔杰一脸的自豪。
但她从不居功,而是更愿意说起自己的团队。“一个学科的发展,一个事业的进步,一定不是靠个人,而是要靠团队的合作。” 乔杰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是一颗珍珠。作为科室主任,她的角色就是让每一颗珍珠都能散发应有的光彩。在分配工作岗位时,她总会扬长避短,让大家才尽所用。爱与人打交道、技术过硬的,就给安排做临床;性格安静、专注做事的,她就安排从事基础研究。
在乔杰看来,科室要有发展后劲,必须走临床和科研紧密结合之路。因为“如果不做科研,十年二十年之后,科室的临床应用绝对要落后,也不可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服务。”为此,在2010年,乔杰筹建了生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配备了高精尖的仪器设备,以生殖调控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不孕症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等为核心,在发现调控人类胚胎发育过程的关键基因、创建新型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系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作为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的推动者,乔杰带领团队始终走在学术的前沿:发现了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因子及体内高孕酮水平影响体外受精(IVF)效率及其机制,创立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和治疗新方法,改进卵母细胞及胚胎冻存技术,显著提高妊娠成功率。这些成果,让乔杰和她的团队获得“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两年,她应用单个卵母细胞全基因测序技术,构建高精度重组定位的个人遗传表达谱,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和筛查,此项研究为我国临床医生在Cell杂志发表的生殖领域第一篇研究论文;采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绘制出人类植入前胚胎和胚胎干细胞的转录组全景图,以及世界首个人类早期胚胎DNA甲基化全景观图谱……
为了让团队保持昂扬进取的势头,她总是尽可能地为大家创造学习的机会:每天清晨有英文文献早读;每周有一次全科查房;每个月,科室都会邀请国际生殖领域知名专家来做学术讲座;每一年,都有10多名骨干被派出参加国际会议,或送到国外相关领域优秀实验室,以提高科研能力。
身为团队的“领头羊”,她还会以女人特有的细腻适时给予关爱。看到孩子尚在襁褓中的新妈妈赵越加班到晚上七八点还没走,她会善解人意地催促:“赶紧回家抱抱孩子吧。”每逢过节,她总是不忘给中心工作人员的家人送上一张卡片和一份礼物,感谢他们对亲人事业的支持。每逢退休老教授的大寿,她也不忘在百忙中送去一份祝福、一份孝敬。“她把我们中心营造得像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工作虽然累了点,但心情都很愉快。”赵越感慨道。
■“把医院当做是一个家,想的是怎么让大家把日子过好”
2012年5月,乔杰走马上任,成为北医三院的院长。这一年,乔杰48岁。她的出现,打破了北京三甲医院男院长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位浑身透着精干、知性且美丽的专家兼院长,带给人们的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作为女院长,我有自己的特点,就是把医院当做是一个家,想的是怎么让大家把日子过好。”说这话时,乔杰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语气中流露的是举重若轻的淡定和自信。
如何当好这个家?乔杰有着清晰的认识。“陈仲强院长执掌的10余年里,医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在,我做院长,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带领医院继续往前发展,我们还得有所创新,主要是从细节做起。”
近些年,北医三院的日门诊量已突破1.3万人次。如何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上满足日益增加的门诊需求?只有继续缩短平均住院日。乔杰决定双管齐下,一是通过在不造成传染病隐患的前提下增加床位和调整办公用房来拓展绝对空间,二是通过加强院内学科整合来拓展相对空间,如推动心脏内科和心脏外科的合作,以节省病人的转诊时间,让病人能在单位时间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乔杰对患者的意见、投诉等实行“六口归一”,也就是把门诊部、住院部等6个部门的投诉都统一交到院办,由院办进行分类,给出改进意见。如果患者留有通信地址和联系方式的,医院还会向患者进行反馈。这项活动被乔杰称为“垃圾堆里捡来的金子”。
在此基础上,乔杰还推动了改良预约挂号、完善预付费制度、提升护理水平等一系列医院改革。
作为全国著名的三甲医院,北医三院技术实力雄厚,但一直苦于地方太小,就医环境拥挤。而海淀医院是北京海淀区最大的区属二甲医院,硬件条件好,但技术相对不足。自担任院长伊始,乔杰就筹划着两家医院组建医疗联盟。她的想法得到了海淀区政府及上级部门的支持。很快,梦想成为现实。2013年年底,北医三院正式托管海淀医院,不仅派出专家坐诊、做手术,还对海淀医院进行人员培训,以帮助其提高医疗和服务水平。
不管是细节推进,还是大手笔运作,乔杰都深得民心。北医三院前任院长陈仲强教授赞扬她说:“你能通过充分的沟通,让大家理解并支持你,说明你有很强的凝聚力。”
■“有了兴趣,并结合到工作中来,你才能真正地去奉献”
在学生的心中,乔杰是“偶像”级的老师。跟随乔杰出门诊、查病房,在学生们看来是最长学问、最受熏陶的时候。她的诊室里因此经常坐满一屋子的人。
学生刘娜娜说,有一次,乔杰正在出门诊时,一位穿着病号服的患者哭着冲了进来,说她马上要进行胚胎移植,因并发子宫肌瘤,对于是否先将子宫肌瘤切除再进行胚胎移植,医生给出了不同意见,所以心里特别忐忑。乔杰先稳定了一下患者的情绪,同时给IVF实验室打电话询问患者的胚胎质量,然后亲自给患者行超声检查看看子宫肌瘤的位置和大小,一边看一边和学生们讨论、交流。“患者现在的子宫肌瘤的位置和大小没有影响到子宫内膜,所以肌瘤不会影响她的胚胎着床;但若是成功妊娠,随着孕周增大,一个是肌瘤有红色变性的可能。另外,如此大直径的子宫肌瘤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若是她先做手术将肌瘤切除,一年后可以回来进行胚胎移植。刚才IVF实验室说她的I级胚胎数目不少,可以冻存,不影响胚胎质量。”乔杰的条分缕析,让在场的学生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在临床带教时,乔杰容不得半点马虎,要求病历一定要写清楚、明白。在学生们给患者做阴道B超时,乔杰总是提醒他们动作要轻柔,要懂得心疼患者。“患者可能不知道你技术的高低,但是她能感受你是否关心她。只有做到设身处地从每一个细节为患者着想,你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大夫。”
乔杰最让大家佩服的就是精力过人。她常常是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已经是晚上九十点,还不忘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黄铄说,有一次,她晚上把自己的论文发到乔老师的邮箱,没想到乔老师连夜仔细阅读了,并作了认真的修改,甚至连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也没有落下。因乔杰有深夜回复邮件的习惯,每一个新入门的弟子都会得到上一届师姐的善意提醒——晚上睡觉前,早上起床时,都要查看邮箱。学生涂彬彬说:乔老师不论有多么繁忙,每周都要与研究生们开一次例会,听我们汇报科研工作进展,跟我们一起讨论实验结果。乔杰的在读博士生黄颖说:“乔老师是我们的偶像,她不仅教导我们医学知识,培养我们的科研能力,还言传身教,让我们领会好医生的真谛。”
“她就是一拼命三郎,不工作就难受。”乔杰身边的人如此评价她。每年的节假日,她都主动值班。学生刘娜娜回忆说,一年元旦期间,适逢乔杰过生日,学生们去老师家想给她庆祝生日,到了后却发现老师在医院上班。而前一天,她刚值了一天的班。
在乔杰自己看来,这不过是兴趣使然。她说:“一个人只有有了兴趣,并结合到工作中来,才能真正地去奉献。”(本版图片由北医三院提供)
■乔杰小传
1964年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妇产科主任、生殖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多年来一直从事女性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研究,特别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女性不孕诊断及治疗的相关研究。在辅助生殖技术研究领域与生殖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相继发表论著296篇、SCI收录102篇、专利3项;分别作为第一完成人及第二完成人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两项。是国家教育部青年教师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被评为国家973课题首席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担任科技部“生殖与发育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
■对 话
“能把所学到的用来帮助我的病人,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
记 者:您既要做好行政管理工作,还有临床、科研和教学任务,会不会觉得很辛苦?
乔 杰:我每天工作的时间平均达到12个小时,但我并不觉得多辛苦。因为做临床工作我很喜欢;做管理工作,能够促进医院和学科的发展,能够为社会多作贡献,也觉得挺开心。科研,很多时候我都是放在业余时间来做。比如,晚上别人看电视剧的时候,我在查看文献,追踪学科新发展。能把所学到的用来帮助我的病人,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
记 者:作为医院院长,您如何看待眼下的医患关系?
乔 杰:我认为,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并不是像媒体报道的那样糟糕,所以,要引导大家改变这种印象。在我们医院,总体而言,医患关系是很好的。在妇产科,病人的投诉率非常低,不到千分之一。我们的患者绝大多数对医生是心怀感激的。
现在,大家经常讨论医患关系、医患矛盾、医疗纠纷及伤医事件,我觉得这是4个不同的概念。医患矛盾,实际上不是医生和患者的矛盾,而是医疗体制和患者之间的矛盾,但往往转嫁到医生身上了。现在,有些人一提到伤医事件,就往医患关系上靠,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伤医事件是一个法律事件,在任何公共场合都有可能发生,是一定要追究责任的。
记 者:试管婴儿技术对不孕不育女性来说是一个福音。这一技术有没有副作用?通过试管婴儿孕育的孩子长大后与普通孩子相比,身心健康方面有什么异样吗?
乔 杰:通过常规方法的试管婴儿培养出来的孩子,和自然妊娠后出生的相比,新生儿异常的发病率是没有差别的。从目前看,国际上做的大样本的追踪随访没有发现这个人群有什么特别的健康问题。当然,国外有报道说这样的孩子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比如出现自闭症等,但这到底是遗传所导致的问题,还是由技术本身所导致的,还有待研究。从我们做的一个小样本的调查来看,辅助生殖技术是很安全的,也很成熟,培育出来的试管婴儿长大后并没有身体、心理方面的异常,有的甚至比同龄孩子更聪明。这可能跟他们一开始就很受关注,家里给予他们很好的教育有关。
■记者手记
“如果你选择了你喜欢的工作,其实你永远都不用工作”
采访乔杰教授,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刚刚半百的她,看上去仍是那么年轻、美丽。尽管是医院的女当家,但她身上没有女强人的那种凌厉之风和强势之劲,而是透着优雅、带着恬淡。言谈时,她声若珠玑,嘴角挂着浅浅的笑,连眼角眉梢似乎都带笑,显得那么随和、迷人。
随着访谈的深入,记者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乔杰教授的魅力。她的魅力不只来自于事业上的成功,还来自她生活上的多姿多彩。唱KTV时,她是学生们眼中的“麦霸”,流行歌曲信手拈来,而且唱得激情四射。联欢会上,她总是带头表演节目,唱歌、跳舞、时装表演,样样在行。运动会上,她飒爽英姿地上场,让人眼前一亮。
她的魅力还在于,善于运用智慧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所以,她拥有一个其乐融融、和睦温馨的三口之家。而谈及相亲相爱、无私支持她的家人,她掩饰不住作为女人的幸福。
当被问及何以能如此享受自己的工作时,她莞尔一笑,说:“如果你选择了你喜欢的工作,其实你永远都不用工作。”这是她喜欢的一句名言,也是她最好的自我写照。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2-25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3
2024-12-13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