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11-14 08:22:25 热度:923
□首席记者 王燕松 摄影报道□
10月22日,几个小时的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一直守护在患者身边,直到患者醒来。
10月22日,当班的麻醉医生们。
麻醉科医生韩柳(右)的丈夫是泌尿科医生。10月22日,丈夫有手术,他们在手术室碰面了,用“碰头”的方式彼此鼓励。
10月22日8时,4位麻醉科医生为一位患巨大肝血管瘤患者的手术“护航”。麻醉科副主任尹毅青(前右一)为该患者做静脉穿刺。
10月22日,怀孕已8个月的邢军(左一)在一丝不苟工作。
10月22日7时,麻醉医生们来到会议室,顾不上吃早饭,先看看自己的工作安排。
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准备接受麻醉开始,一直到手术结束,从麻醉状态中醒来,麻醉医生时刻守护在患者身边,成为生命安全的守护者。记者近日来到中日友好医院麻醉科,用相机记录了麻醉医生们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麻醉不是让患者睡过去那么简单”
10月22日8时,一位患巨大肝血管瘤的患者被推进404号手术室,4位麻醉医生将为手术“护航”。麻醉科副主任张亚军告诉记者,这个手术风险较大,手术大概需要6个小时以上。
在早上7时30分召开的麻醉科交班会上,赵薇、王军两位麻醉科医生就这一手术向张亚军作了报告。赵薇说:“患者血管瘤直径达45厘米,很罕见。今天的手术从诱导开始就有风险,好在患者比较年轻。”张亚军说:“这例手术对麻醉医生要求很高,我们要给外科医生信心。”
早上8时,麻醉科医生、护士们奔向手术室,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张亚军说:“麻醉医生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进手术间,但什么时候能出来,自己就掌握不了了。我们科有42位医生,如果两口子都是医生,每天见面的时间都很少。”
最终,404号手术室的巨大肝血管瘤切除手术进行了8小时30分钟,患者的巨大肝血管瘤被成功切除。主刀医生杨志英教授介绍,这是一例肝脏超巨大血管瘤剥除术,肿瘤重达16公斤。杨志英说:“这个高难度手术的成功与麻醉科充分的准备和配合是分不开的,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就像两根筷子,是分不开的。”
麻醉医生李昭说:“麻醉不是只管让患者睡过去那么简单,要在整个手术中,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的维持、酸碱平衡等,这些都归麻醉医生管。”
“一个阑尾炎手术的麻醉跟一个胃癌手术的麻醉,风险是一样的,麻醉如果出了问题,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所以麻醉医生永远站在外科医生的身后,就像踢足球,进球离不开团队所有队员的配合。”麻醉科副主任尹毅青说。
想陪孩子读完《丁丁历险记》
据介绍,中日友好医院麻醉科负责手术室35间(含日间手术室11间),年手术量2.5万多例,能承担肺移植术(包括双肺移植)、冠状动脉搭桥术联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大血管置换术等重大疑难手术的麻醉。麻醉科还拥有麻醉恢复室,共14张床位,其中儿童恢复床2张。
该科副主任张亚军还兼任医务处副处长、心脏手术麻醉组组长等职务,由于科主任在国外进修,又赶上近期手术量大增,已经很久没有休息日了。
10月17日,刚下手术台的张亚军又碰上一位从河南省送来的上肢血管断裂40个小时、失血过多的患者,抢救完已经是晚上8时多了。19日,医院开办胸外科学习班,他还要把教学任务完成好。20日,一位负责心脏手术的麻醉医生累病了,张亚军替班,手术进行到晚9时才完成,到家已经晚10时多了。
“每天早上6时50分我必须出门,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6时40分起床,跟女儿打个招呼就得走了。上周孩子就提出跟我一起读《丁丁历险记》,已经7天了,还没读完。今天早上孩子跟我说:‘爸爸,你能不能到学校接我一次?如果不能接,今天一定陪我把书读完。’”张亚军觉得对家人和孩子很愧疚。
忙得没时间成家和顾家
记者在麻醉科发现,科里有5位形象气质都很好的女医生,至今仍然“单”着,原因只有一个:忙,没有时间谈恋爱。张亚军说,现在大手术越来越多,患者病情危重,麻醉风险高,要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不能有一丁点的失误。医学是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她们下了班还要看书,隔三差五就要参加考试,周末还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下,她们几乎没有时间谈恋爱。
在从麻醉科到手术楼的电梯里,一位女医生轻轻摸了一下麻醉科医生邢军的肚子,轻声说了句“保重”。
邢军已经怀孕8个多月了,是第二胎。科里的同事说,工作忙,邢军都没时间照顾家庭和儿子,连老师请家长去幼儿园,都只好让孩子姥姥代劳。邢军说:“无论手术时间多长,麻醉医生都必须坚持到底。回到家已经疲惫不堪,实在没有精力照料儿子。”在手术楼,记者看到邢军挺着大肚子穿梭在各个手术间中。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2-25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3
2024-12-13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