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11-14 08:14:07 热度:738
魏忠涛
“把时间留下来的最好工具是照相。留下患者的动态诊疗照片,就是为了看我们每一台手术能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37年来,湖北省武汉市普爱医院东院区手外科原主任彭正人与现主任邢丹谋这对师徒,一直接力为患者照相建档。档案室里,10万多张照片无声地记录着浓浓的医患情。
“家里各种病人的照片最多”
“伸肘、屈肘、翻腕、上臂外展……”这天,邢丹谋手里端着相机,并逐一下达这样的口令。患者刘青云面带微笑,在他对面配合做着相应的动作。
刘青云笑着说:“邢医生,你记不记得这是第几次给我拍照啊?”邢丹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具体照了几次我一时答不上来,但每次的病情照片都在我电脑里存着呢!”刘青云接着说:“我记得很清楚,我在您这里看了4年病,您给我照了5次相。”
刘青云打心眼里觉得,邢医生是位“把病人放在心里的好医生”。“我多年看病,从来没有见过哪位医生给病人建这么详细的病情档案,他真是对我们的病情负责啊!”
打开邢丹谋的电脑,从2004年到2014年的文件夹里存放着81237张患者病情电子档照片。这些照片均按病种分类,整理排放有序。邢丹谋的办公柜里,也是一摞摞的相册,里面全是冲洗好的照片。邢丹谋解释说:“这些是我1991年到2003年照的,那时还没有数码相机,照片都是冲洗出来的。这种老照片我家里还有不少。我夫人都埋怨说,家里各种病人的照片最多。”
“拿着照片用事实来说话”
说起照相记录病情的由来,邢丹谋直接说是“老师教的”。邢丹谋的老师彭正人早在1977年,就开始进行病情拍照存档。而老师这个习惯的养成,则是受他父亲的影响,“这是用图片说话,实事求是”。
彭正人的父亲彭明江为图书馆界的老前辈,是第一届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他1977年回湖北省武汉市普爱医院工作时,就自费购买了一部海鸥相机给病人拍照。1991年,彭正人到手外科上班的第一天,就定了一个规矩:“鼓励科室医生对病人病情拍照存档,若发表学术论文,必须配发多张病例照片。”在彭正人看来,发表论文就应该是在临床病例的基础上,而每个临床病例都有照片证明真实性,能有效避免浮夸风。
从那年开始,邢丹谋和同事们一起按照老师的要求,一一给疑难患者、难以判断预后的患者照相,很多同事照着照着就不照了,但邢丹谋一直坚持了这么多年。彭正人说:“凡事就怕认真,小邢就是个认真的人。”
“术前、术后、随访,每个阶段都要照相,留下一套完整的病例资料,让时间检验我们手术的效果,取长补短不断学习,才能制订出最有利于病人的诊疗方案。”彭正人坚持着这样的理念。
“我儿子是被邢主任追回来的”
2002年,7岁女孩怡薇因肱骨外踝陈旧骨折不连接到手外科就诊。邢丹谋一看,孩子的病情很复杂,需分期手术。在后来的8年中,怡薇照了6次相。在她从一个学龄童长成妙龄少女的过程中,每次来医院复诊穿什么样的衣服,她都要仔细挑选一番。而每次给怡薇做诊疗方案时,邢丹谋总是一遍遍地翻看照片,用铅笔不断修改手术设计。“手外科医生除了要让患者恢复手功能,还要讲究美学!”邢丹谋说。
“我儿子是被邢主任追回来的!”刘先生逢人就说这段医患情。他的儿子因双手先天性畸形需分期手术,3岁时曾在邢丹谋处进行手术治疗,部分手功能得到恢复。儿子8岁那年,父子俩再次来找邢丹谋,亲眼看到医生调出了孩子之前的照片。“当时我心里一阵暖和,5年了,这医生还存着我儿子的病情照片呢!”
检查后,邢丹谋建议做二期手术,费用大概在两万元以内。刘先生留下一句“谢谢医生,我们想治,但没钱”,就拉着孩子的手往外走,邢丹谋赶紧追了出去,劝刘先生先行治疗,以免耽误孩子。治疗期间,他又帮这父子俩申请了残联的减免医药费计划。
在师徒俩眼中,这些照片还有更多的用处:他们在照片上画上手术方案然后给患者讲解,患者称“很好懂”;他们从动态照片比对中取材,最终获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即便碰到“医闹”,邢丹谋也从不慌张,淡定地取出他给当事患者拍的前后对比照片,摆事实、讲道理,用图片说话,矛盾瞬间就化解了。
邢丹谋行医平素自诩为“雕塑家”,他愿对每一位患者“精雕细琢”,对亲手雕刻的每一尊“雕像”负责,让每一尊“雕像”既有生命力又有美感。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2-25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3
2024-12-13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