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4-09-10 09:40:46 热度:818
——联影首席顾问薛敏博士谈国产设备发展思路
本报记者 马艳红
管理学大师斯蒂芬柯维说,“当你开始攀登成功的阶梯之前,首先要确定你的梯子有没有搭错地方。”
当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一片利好形势之中——市场刚性需求增加,扶持政策不断出台,医改进一步深化。面对这些,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思路才能少走弯路,尽快实现国产设备的市场突围呢?“要摒弃在市场‘求生’的短期战略,转而谋求‘求胜’的长期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医疗器械行业的转型发展。”日前,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薛敏博士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制造国产设备发展论坛”上这样阐述。
创新要多方面联动
“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小、散、弱’,长期处于‘有产品、没品牌’的尴尬局面难以突围,并且,高端医疗设备行业发展滞后,相关市场几乎被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垄断,专利壁垒高筑。这直接导致医疗设备采购及维护成本居高不下,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在薛敏博士看来,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要实现多元化创新,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形成技术创新、设计创新、工艺创新、服务创新、管理流程体系创新多方面联动的整合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国产医疗设备长期固化形成的一些负面口碑。
“可以专门针对国内医院大流通量的特点进行研发和设计,确保医疗设备在负荷运转条件下的稳定性,以及工作效率的高效便捷性;通过设备采购和服务打包的销售模式,大幅度降低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整体费用;还可以通过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实现以‘影像云’为依托的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服务、远程教育,从而在解决区域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同时,大幅度降低医院的管理成本和设备维护成本。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应用中产生的临床反馈应该在第一时间被传递至研发和设计环节,以有效指导后续的产品升级和创新。”薛敏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及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供了一些经验之谈。
仍需增加竞争公平性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医疗设备集中采购中,存在部分医院和专家“偏爱”进口品牌的现象,而不少国产医疗设备遭到“冷遇”,令国内企业怨声载道。
在薛敏博士看来,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的管理,继续严格控制进口设备装备,并充分利用好这一政策,推动和支持国产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帮助和保护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快速成长。例如,加大政府采购中对进口产品采购论证的管理力度,真正做到只有在国产医疗设备确实无法达到应用标准的前提下才实施专家论证,从而在政府采购中给国产医疗设备公平的竞争机会。同时,进一步提供优惠扶持政策,推动产、学、研、医联合,鼓励大型三甲医院应用优秀的国产医疗设备,为这些设备的临床示范提供更广泛的支持,为新产品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外,对于有创新实力的国产品牌,政府应进行专项资金扶持,有意识、有节奏地引导一部分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形成龙头企业,从而集中创新优势。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9
2025-04-19
2025-04-15
2025-04-05
2025-03-28
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