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4-08-09 10:31:38 热度:945
本报记者 瞿 晟 江大红 尹若雪 张 杰 包育晓
一个月前,被称为“黑瘟疫”的埃博拉病毒还只在西非肆虐,如今全球已拉响“埃博拉警报”。埃博拉病毒为人所知已有38年之久,在非洲造成了至少3次大流行,造成数千人死亡,而此次卷土重来的“埃博拉病毒”被定性为“历史上最致命性的暴发”。就目前来看,虽然疫情尚未在非洲以外国家扩散,但人们对埃博拉病毒的恐惧却在不断增加。
疫情比想象得更严重
据世界卫生组织7月31日通报,此轮疫情自2月份在非洲几内亚被发现,截至7月27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4国共计报告有1323人确诊或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截至发稿,已有826人死亡。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8月1日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称:“疫情蔓延比我们努力想控制的速度更快。”更令人担心的是,疫情不仅在西非肆虐,而且有可能已漂洋过海向全球蔓延。菲律宾卫生部发言人8月1日称,7名从塞拉利昂返回菲律宾的海外劳工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目前正在接受隔离观察;7月31日,美国派专机前往利比里亚,接回两名在当地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美国医生回国隔离治疗;最早引起恐慌,是一名美国籍感染者7月20日从利比里亚乘飞机到非洲人口第一大国尼日利亚,结果于7月25日病故于拉各斯。
埃博拉原是刚果民主共和国一条河的名字,1976年,河边村庄被突如其来的神秘疫情袭击,人们就用这条河的名字为它命名。上世纪90年代,好莱坞曾以该病毒为原型拍摄了电影《恐怖地带》,让不少人第一次认识了这个致命病毒。其实,此次在西非横行的埃博拉疫情早在半年前就出现了。援非医疗几内亚中国医疗队队员、安贞医院麻醉科医生车昊在其博客中写道:2月初,几内亚东南部距首都近1000公里的马桑达省出现发热死亡病例,周边省份随后也发现类似病例,但当地卫生部门一直未能查明病因。3月22日,马桑达地区采集的病毒样本在法国的检测结果确认,疫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中国驻几内亚医疗队队长、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孔晴宇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几内亚境内的第一例埃博拉病例是在他们医院(中几友好医院)接诊的,第一例患者感染了9名医生和护士,其中6人已去世,有两名中国医疗队队员曾与患者进行过接触,所幸并未感染。
无国界医生组织(全球最大的独立医疗救援组织)工作人员何丽庭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据她正在西非几国参与救助的同事反馈,西非埃博拉疫情比想象得要严重,甚至可以用失控来形容。车昊也不止一次把埃博拉比为“死神”。
埃博拉杀伤力有多强
埃博拉病毒杀伤力为何如此之大,离我们又有多远?首先,我们要了解这种病毒的真面目。在电子显微镜下,埃博拉病毒呈现出纤丝状,或弯曲,或缠绕。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武汉大学医学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占秋指出,埃博拉病毒为单链RNA病毒,有不同亚型,它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曾于1976年和1995年在非洲中部、南部以及苏丹等地发生大流行,近年又出现流行。全国最大的三级甲等传染病院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赵敏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埃博拉病毒致死率高达50%~90%,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因此被视为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病毒要感染人,必须有传播媒介与途径。杨占秋说,接触病人或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是埃博拉病毒的主要感染途径。赵敏说,目前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磊补充说,被感染者的1毫升血液中含有1万至100万个病毒,哪怕是咳嗽喷出的一点唾液都有可能是致命的。但埃博拉病毒不能通过空气传播,因此不必过于恐慌。病人在患病之前通常没有传染性,即便开始出现一些症状,也不具有高度传染性,只有病情非常严重且不太可能四处走动的人最具传染性。
就感染后症状而言,赵敏说,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5~12天,潜伏期的传染风险较小。一旦发病,发展十分迅速,患者会出现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表现。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通常患者自身还来不及产生保护性抗体,两三天后就已死亡。一般来说,感染后一到三周左右,机体会逐渐产生抗体,一个月左右达到峰值,但残忍的埃博拉病毒却没有留给感染者足够的时间造出对抗病毒的利剑。而且,目前的研究没有办法去实际检测患者的抗体情况,给科学研究造成了很大的难度,目前除国外有几种疫苗和药物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外,还没有更有效的治疗药物。但令人欣慰的是,此次在西非国家流行的埃博拉病毒尽管凶险,但致死率却从第一次暴发时的90%左右降低到了目前的55%左右。
从个人到政府都要严密防控
世卫组织在其官方网站上明确指出,赴非洲旅行者感染几率较低。所以针对埃博拉病毒,大家不用过于恐慌。但杨占秋指出,尽管目前埃博拉病毒在我国尚无确诊病例,但作为一种流行性出血热,应引起重视。赵敏则指出,在目前没有疫苗,也无特效药的情况下,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的关键措施。
孔晴宇提醒国内读者,尽量不要来疫区,如果不得不来疫区的,要事先了解目的地疫情情况,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张磊指出,埃博拉病毒在60℃的环境下,30分钟就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2分钟可使之完全灭活。“因此,不要吃生鲜食物,不接触疫区人员,勤洗手、管住嘴,能降低80%的感染风险。”孔晴宇提醒。另外,非洲传染病高发,有一部分原因是当地常年湿热,加之卫生条件差才导致的。专家提醒,现在正值暑热,尤其是常年处于湿热环境的人,更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即使没有埃博拉病毒来袭,也能挡住不少传染疾病。
此时,国家应该未雨绸缪,要严守国门,将病毒拦在国门之外。
首先,应该发布旅行警示。北京疾控中心副主任贺雄建议,对公众发布减少前往几内亚、利比里亚等疫情严重国家的不必要旅行,避免传播风险。
其次,加强对航运、海运等相关人员的培训。中国疾控中心首席专家、公共卫生及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建议,对往返中国与非洲的航班、海运等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埃博拉出血热的培训,对尽早发现疑似病例非常关键。
第三,加强边境检验建议。曾光说,我国已建立相对坚固的边境国际卫生检验检疫防线,但鉴于埃博拉出血热的高致死率,建议针对埃博拉出台更有针对性、更专业、更严格的检验检疫方案。
与此同时,医疗系统是防控埃博拉病毒的主战场之一,也是病毒进入国门后的防控重点。贺雄告诉记者,自2003年非典后,我国已建立相对完善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能较迅速地发现病例,控制扩散。专家们同时给出如下的建议:
1.建立预案。应出台专门针对埃博拉病毒的预案,医疗系统应练好“内功”,进行相关的防护演练。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主任陈志海告诉记者,医院内部已有一套应对措施,有专门的病房,并已做好相关准备。
2.保护医务人员。贺雄说,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信息显示,很多医护人员在救助过程中因感染埃博拉病毒,治疗无效后去世。我们希望世卫组织在疫情严重的国家,能够详细分析埃博拉病毒的防控经验,为我们后方准备提供参考。▲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