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健康预期寿命告诉我们什么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6-20 22:39:07 热度:682

□本报记者 陈 飞□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前发布北京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研究结果。6月19日,该研究课题负责人、北京市疾控中心信息统计中心主任李刚在办公室里还在不断接听来自各方面的咨询电话。忙碌间隙,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健康期望寿命怎么算
  研究测算结果显示,北京户籍居民18岁组人群健康期望寿命为40.17剩余年,也就是说18岁的人预期可以在完全健康的状态下生活40年。而北京居民期望寿命超过80岁,这意味着随后20年将处于疾病或残疾状态。
  此次研究的对象分为18岁组、19岁组,20岁以上每隔5岁设一组,一直到80岁组。测算结果显示,男性30岁组人群健康期望寿命为32剩余年,40岁组为24剩余年,50岁组为17剩余年,60岁组为11剩余年。女性组普遍比男性组少5剩余年左右。
  健康期望寿命是指在考虑了疾病、残疾等因素造成的非健康状态影响后,测算出一个人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生存的平均期望年数。相对于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更加关注生命的质量,因为单纯比较期望寿命不能反映出人群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将健康期望寿命作为评价人群健康的综合测量指标,并在2002年研发了专门的自报健康调查量表。
  “简单地说,测算健康期望寿命就是搜集被调查者的主观健康评价,结合专业人员对客观指标的评价,加上人口死亡登记信息,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通过数据模型测算出来。”李刚说,该研究使用国际通用方法,对18岁及以上成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具体测算模型非常复杂,很难向公众解释清楚。”他强调,测算结果是概率,而非精确的平均值。该研究只对人群进行,并不能针对个人测算。
  该研究在北京市4个城区、2个郊区调查了6040人,调查问卷11页,做完要40分钟。
  “北京市户籍人口1200多万,6000人的样本量够么?”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足够了。”李刚说,国外类似的研究最多也就4000人左右的样本量。他解释说,不同类型的调查需要的样本量不一样,比如要调查北京居民平均身高,一个年龄段只需抽样40人就够,调查患病率一个年龄段需要400人。
  “健康预期寿命在卫生行业里是最难测算的指标,主要是对数据质量要求高,发达国家中能进行全面测算的也不多,世界卫生组织的很多数据也只是理论推算。”李刚表示,未来北京将每3年做一次测算。
  ■哪些因素最影响健康寿命
  对健康期望寿命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健康状况不良发生概率较低,会延长健康期望寿命。而慢性疾病是缩短健康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关系最为直接,其中恶性肿瘤对健康危害最大,关节炎次之,随后是慢性胃炎、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影响健康期望寿命的因素与影响期望寿命的因素并不一致。”李刚说,比如抑郁等精神类疾病对寿命的影响不大,但对健康状况影响很大。在我国居民死因排序中,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排在前列,而影响健康期望寿命的因素第一位是运动能力,然后是疼痛,包括癌症引起的疼痛。
  健康预期寿命调查量表从8个方面评价个人的健康情景,包括运动能力、疼痛、自理能力、认知、睡眠与精力、情感、人际关系和视力。李刚表示,学术界对健康的定义一直有争议,东西方社会文化差异也导致居民自我评价的差异。在美国,健康预期寿命调查中居民认为睡眠和视力是判断自身是否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完全健康状态很难界定。”李刚说,健康预期寿命测算主要依靠主观健康评价,患有同样疾病的患者,对自身是否处于健康状态判断也不一样,比如有的高血压患者认为自己很不健康,而另一些高血压患者则认为疾病并没有影响生活,自己很健康。
  研究显示,健康期望寿命“女低男高”,世界各国的研究也都是如此。比如18岁组人群男性健康期望寿命为40.17剩余年,女性为38.06剩余年。李刚表示,女性更年期后患各种慢性病的比例上升,另一方面女性更关注身体变化和健康状况,在自报健康状况时发现的问题更多。但是国外也有研究表明,如果用医疗机构就诊数据等对测算结果进行校正,女性健康预期寿命可能还要高于男性。
  ■如何让健康寿命更长
  北京居民期望寿命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发达国家人群期望寿命与健康期望寿命一般相差10年,而北京居民的数据相差18年。“提高健康期望寿命比提高期望寿命难得多,目前各国研究数据多年基本稳定。”李刚表示,北京在2009年也开展了相关研究,数据与这次结果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经常锻炼、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对延长健康寿命帮助最大。
  “希望这个研究能促使政府和社会下决心加大控烟力度。”李刚说。他同时提醒那些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现在医疗条件改善,患病虽然不会少活多少年,但是会活得非常痛苦,超过80%的首次中风患者不会死亡,但是中风后遗症会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还容易伴生心理问题,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