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谴责无良企业之余 深挖问题药品背后的监管猫腻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12-05-03 13:01:53 热度:770

    检察机关要积极介入调查、发现职务犯罪线索、严惩贪渎人员。查处只有做到更及时、更透明,才能让人们感受到司法机关打击职务犯罪的决心,才能恢复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信心。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部分省级检察院查处“问题胶囊”事件所涉渎职等职务犯罪工作座谈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邱学强在会上强调,各级检察机关要充分认识“问题胶囊”事件的严重危害,从维护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高度,增强责任感,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查处“问题胶囊”事件所涉渎职等职务犯罪,促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央视记者经过八个月的深入调查,揭开了部分药企使用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制造胶囊的内幕,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响。问题披露之后,行政监管机构迅速开展工作,问题药品被下架和召回,铬超标胶囊被大量扣押和销毁,数家涉案企业被立案调查,多名违法人员被采取强制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最大限度减轻了“问题胶囊”对公众造成的危害,但是,“问题胶囊”所造成的社会心理创伤依然严重。要想恢复社会对医药安全的信心,有关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不难注意到,“问题胶囊”事件披露之后,社会上有一种广泛的疑虑:为什么记者能够发现的行业“秘密”,监管部门却始终未曾看见呢?更值得深思的是,在公安系统深入开展“打四黑除四害”,大批黑作坊、黑窝点被摧毁,在社会上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的情况下,“问题胶囊”仍然以其手段之恶劣、祸害范围之广、涉案企业之多,给人们敲响了一记警钟。这种异常的现象提醒我们,食品药品安全的形势依然严峻,职能机构的安全监管依然存在缺陷。如果不能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体系,再强大的刑事打击力度也未必能够肃清“四害”的流毒。
  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监管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美国一所商学院的教授曾经做过一项著名的“普强试验”,这一教学试验经过长期、多次重复,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即商业公司的管理者在明知其产品有害公众健康的情况下,多数人仍会依据利润原则选择继续扩大或延长销售。“普强试验”证明,逐利是商业的本能冲动,企业的商业伦理和管理者的人性良知,都很难与这种本能相抗衡。行政监管的不可或缺由此凸显出来。监管作为一种制衡力量,能够在追求商业利益和保证公众健康之间做出适当的调整。如果监管体系存在缺陷,或者监管权力被赎买,处于信息末端的消费者必然会受到伤害。
  “问题胶囊”事件之所以会发生,当然与企业的无良逐利有关,但行业监管的麻痹与疏漏同样难辞其咎。非法企业利用垃圾炼成工业明胶,再把工业明胶当成食用明胶销售给医药企业,其中存在大量的交易环节,要经过多道监督程序,很难想象所有相关者都被蒙在了鼓里。很可能有人明知产品有假而敞开了大门,也很可能有人放松了质量检查关而听任问题药品流向市场,同样,很可能有人在渎职的过程中获得了黑心钱。这些不作为、乱作为乃至作奸犯科的现象,乃是“问题胶囊”肆虐的根源所在。最高检要求各地把“问题胶囊”所涉职务犯罪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正是要深挖其中存在的监管猫腻,从而把纵容违法行为的监管者绳之以法。
  “问题胶囊”事发之后,涉案企业受到了社会舆论的一致鞭挞,但其中隐含的渎职、贪腐等行为和责任人还没有进入公众视线,还没有被人们所普遍了解。检察机关不仅要积极介入调查、发现职务犯罪线索、严惩贪渎人员,还应及时将情况公之于众。查处只有做到更及时、更透明,才能让人们感受到司法机关打击职务犯罪的决心,才能恢复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信心。也只有这样做,才能让每一个监管者体会到责任之重和渎职之危。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