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我国公众对血脂异常有九大认识误区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4-05-23 14:54:45 热度:412

□ 本报记者  朱国旺

    在日前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十周年庆典上,CCEP项目组公布了我国公众对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认知的网络调查报告结果。报告显示,我国公众对血脂异常的认识还存在九大误区。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项目负责人胡大一教授指出,心血管疾病关键在预防和疾病的管理,其重要性无论怎么描述都不为过。鉴于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面临的巨大挑战,在公众层面强调健康素养的提升,如对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通过加强医生和公众教育,促进公众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心血管疾病,包括合理膳食和运动。
    根据调查,专家总结出公众常见的九大认识误区,并作出正确解释。

  误区一:
  血脂异常的人有症状
  正解:在通常情况下,有血脂异常的人没有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诊断血脂异常主要通过血液生化检验。仅有很少一部分血脂异常的人可以见到黄色瘤。
  误区二:
  甘油三酯高危害最大
  正解: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危害也最大。临床上常用的血脂检查指标有4项,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这4种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重要,它可以渗入动脉血管壁中,开启动脉粥状硬化过程,进而引发各种心血管疾病。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称“坏”胆固醇。
  误区三:
  血脂有点高没有什么关系
  正解: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和脑卒中都有关系。全球进行了许多有关降低胆固醇防治冠心病的研究,结果明确表明,血浆胆固醇降低1%,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可降低2%。近些年,高胆固醇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流行病学研究和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表明,随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也可减少。
  误区四:
  不了解哪些食品胆固醇含量高
  正解:膳食中的脂质对体内脂蛋白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在摄入大量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人群中,其血胆固醇水平比摄入量较低者高出10%~25%。为了防止膳食中胆固醇摄入过多引起的不良影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正常人每日摄入的膳食胆固醇不宜超过300mg。如果是血脂异常者,则应严格限制,每日摄入量应不超过200mg。
  误区五:
  血脂异常只有胖人才会得
  正解:实际上,血脂异常并不是胖人的专利,很多体型苗条的人也会得。
  误区六:
  只有血脂异常的人,才需要服用调脂药物
  正解:有些人即使血脂不高,也需要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比如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或某些糖尿病患者。
  误区七:
  血脂异常的人,如果血脂正常了,就不需要服药了
  正解:调脂药也需要坚持服用,一旦停药,血脂又会出现异常,影响治疗效果。在血脂达标后,大部分患者仍需用原来的剂量持续服用;没有冠心病或脑卒中等疾病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小服用剂量,找到最低有效剂量后长期服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
  误区八:
  鱼油可以用来调血脂
  正解:鱼油几乎没有降胆固醇的作用,也没有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证据。而最近20多年的医学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是抑制胆固醇合成最强的药物,能够阻断胆固醇合成,可以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25%~55%。显著降低冠心病或脑卒中的风险。
  误区九
  他汀类药物容易导致肝脏损伤
  正解:他汀类药物可安全用于绝大多数患者,它很少导致肝脏疾病。在部分患者中,他汀类药物可导致转氨酶水平轻度增高,这并非肝毒性表现,一般停药后就可恢复。罕见情况下,他汀类药物可致肌肉组织损伤,其特征为肌酸激酶升高。
  有些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出现肌肉疼痛、无力或其他相关症状时,需换用其他治疗手段,包括最大限度改善生活方式或服用其他调脂药物。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