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2-04-21 10:05:40 热度:892
江苏医改通过制度设计吸引病人回流
制图:蔡华伟
江苏省近日做了全省医改的第三方调查评估,发现居民对前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倾向度平均达90.4%。小病也去大医院,这是当前居民看病就医的现状,因为对基层的诊疗水平不放心,花钱也不见得少多少。那么,为何江苏省九成居民愿意选择在基层看病?4月初,记者带着疑问赴江苏深入采访。
一问
医生水平高不高
4月7日,穿过一片片油菜地,记者来到高邮市郭集镇盘塘村卫生站。整洁的诊室里,一名女村医正在给一名患者量血压。
患者叫吴凤岗,患高血压10年,这几年一直在卫生站看病拿药。“一周来量3次血压。20天左右来买一次药,每次花费五六元。钱不多,但是血压控制得很好。”
女村医叫刘翠珍,给吴凤岗量完血压后,开药并询问服药等情况。刘翠珍看起来很像一名大夫了,但一问才知她在4年前还是一名没有学历、没有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
30年前,刘翠珍做了一名村医,平时还干着农活儿。医改后,刘翠珍和其他4名村医一起合成一个村卫生站,房子、设备均按标准化配备,同时幸运地获得3年的学历补偿教育,去年学完,参加了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一起考的有9名,7人考上了助理医师。我是其中一名。” 刘翠珍很骄傲。在业内,几乎无人不知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高难度,很多人干了一辈子,只能获得容易过的村医资格;全国的执业资格就如一座大山,考了几十年也未必能登上。
一旁的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姜锡梅说:“目前全省的村医都要求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以上,卫生院及更高层次的医疗机构医生水平普遍更高点。我们为此进行了大量培训,提升村卫生站服务能力,加上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队伍逐步充实,争取老百姓的信任。”据统计,2011年,全省农村82.23%的住院病人在县内治疗,40.76%的住院服务由乡镇卫生院提供;社区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当地门急诊总量的比例达到46%。
“连村医都能达到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确实难能可贵。服务能力的提升将能逐步让患者回流基层就医,缓解看病难。医生水平提高了,也还需要有积极性,江苏有些地方收支结余返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于奖励医生,大大提高了医生的积极性。”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洪伟说。
二问
看病花钱多不多
镇江市京口区健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在马路边上。4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中心时,大厅里人还不少。看看挂的科室名称,全科、儿科、慢性病门诊全都有。
挪步到慢性病门诊内,几位老人正围着大夫询问。“我的情况怎么样?不用再加药吧?”70岁的退休职工方婉霞迫不及待地问大夫李大众。李大众刷了老人的社保卡,查看了以前的就诊信息、用药情况,开始回答她的问题。去年1月,方婉霞在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门诊确诊高血压、糖尿病,医生建议她回社区就诊。“回来后发现还是方便。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在我家马路对面。”她说。
“花钱多吗?”记者问。她拿出社保本给记者看,她本人账户有1034元,花完账上钱后,再花掉起付线800元,其他的费用自己只用掏10%。以每次买药300元计算,如今,再买两次药,也就是下个月就可以享受每次10%的自付比例30元,一年下来,花的钱大约为1980元;如果去大医院看,只能报销50%,要多掏720元,还不包括每次挂号费、多余的检查费、交通成本,等等。“老人去大医院站不住、等不起,太折腾了,还是这里好,签约后服务都免费了。”方婉霞说。
李大众每天接待慢性病人100多人次。“接待的病人越多,中心得到的按人头支付的医保基金越多。服务数量、质量越好,收入也会增加。”李大众告诉记者,他的年收入达到4万多元,实行绩效考核后更高。
中心主任王炜说,医保政策的引导起到关键作用,“百姓会算账,社区看病报得多,不像以前和大医院一样标准。更主要的是,医生更负责。”他说。中心慢性病患者签约1.1万人,规范化管理率在70%左右。门急诊人次以每年20%的幅度增长,如今门急诊人次已是5年前的2倍多。
“镇江市强化医保引导作用,加大对需方即百姓医保报销力度,同时,增强供方即机构的激励,实行按就诊人头预付制度,对慢性病人、签约病人实行特殊支付政策,让百姓到社区就医。2011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总量占全市55.1%。”镇江市政府副秘书长林枫说。
无锡市降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起付费和个人自付比例,个人自付比例仅为8%,同时实行首诊制、上转大医院、下转社区康复治疗,制定医保优惠政策。无锡市副市长华博雅介绍,2011年全市社区首诊率稳定在50%以上;高邮市委书记丁一介绍,据今年1—3月统计,乡镇卫生院门诊处方次均费用下降37.6%,基层首诊率达到近80%;苏州市的基层首诊率达到近80%。
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医改办主任张卫东介绍,江苏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报销比例高于二、三级医院10—15个百分点,同时,得益于基本药物价格下降,2011年下半年,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急诊均次费用同比下降10.4%。也就是说,报销比例上升、药品价格下降使诊疗费用大幅下降。据第三方调查,全省居民对基层就诊费用的满意度平均达88.3%。
三问
就近就医行不行
在杨洪伟看来,一个国家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可获得性和便利性,是医疗卫生机构体系运行的基础。“人人都希望在家门口看好病,这是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医疗服务最应解决的问题。”他说。
4月8日上午,在高邮市郭集镇卫生院,记者看到10个月的小青远被妈妈抱来看病。副院长严玉林检查了一下,发现小青远患了感冒,“吃点消炎的、退烧的、抗感冒的药就好了。”他说。
记者跟着去缴费,发现小青远妈妈掏了十几元钱。她说:“我们孩子一般有什么病都是先到这来看,因为很近,又不贵,严医生也比较熟悉了。有时还能打他电话询问一下。”“大概多长时间到这里?”记者问。“走路大约15分钟吧。”她说。“去市里呢?”“坐车大概20分钟。”她说。
像小青远、方婉霞那样方便地看病,是近年来江苏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张卫东说,全省财政三年共投入54.7亿元,主要是保基本、强基层,省财政扶持44个县医院、404个乡镇卫生院、19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为1万个村卫生室、9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齐了基本设备,对34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给予专项补助。如今,农村三级服务体系、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大大提高,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正在形成。
姜锡梅介绍,到2015年,江苏省要在全国率先建好“15分钟健康服务圈”,同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记者了解到,江苏省还将同步推进全省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共享各类健康数据信息,使健康管理进入百姓家庭。
“让首诊回到基层,让小病回到基层,江苏基层医改注重建机制,以机制来引导并巩固效果。”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朱步楼说,三年医改江苏各级财政投入511.8亿元,每年投入增幅超过40%,并通过提升基层技术、服务能力,提高报销比例,使常见病、多发病等“小病”诊治开始回流基层。
蹲点感言
三年基层医改,各地推进力度很大,目的都只有一个:让小病回到基层,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要改变目前大病小病往大医院去的现状并不容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多年的发展中一直滞后,提高其服务能力、合理配置该部分资源,要补课。这课怎么补?要靠投入,健全设备、提高医保保障能力;更要靠机制,通过制度设计引导居民先往基层就医。
江苏是东部发达地区,基础相对较好,更讲究机制建设。从调研结果来看,江苏主要综合几方面的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医保引导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这些机制发挥出综合效应,即让居民用脚投票,回到基层就诊。
当然,机制的建立和巩固完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多、更艰巨的巩固完善工作还在后头……(本报记者 李红梅)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2-25
2024-12-16
2024-12-16
2024-12-13
2024-12-13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