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4-02-25 14:30:46 热度:902
□ 文/本报记者 王泽议 配图/张妙婷
花钱 买健康哦!
匆匆吃几口早饭,石家庄的闫大妈就急急下楼了,楼下几位老伙伴已在等她一起去公园听讲座。“讲得真好,我也想买几盒药试试!”闫大妈跟伙伴们一见面就说,“公园里的糖尿病讲座已经开了好几天,介绍的那些糖尿病并发症太吓人了,而讲课人推荐的‘没病预防有病治疗,没有任何副作用,吃饭不用忌口’的纯中药也确实太诱人了!”
闫大妈记下了购买药品的电话并拿到了一个空药盒,她留了个心眼儿——给在北京当记者的女儿挂了个电话。女儿电话咨询并查询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发现药盒上的批准文号根本不存在,显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假药。最后在女儿的干预下,闫大妈没有上当受骗。
推销产品善打健康科普旗
上述健康或养生类讲座在很多城市的公园或社区不断上演着,针对的就是渴望养生健康知识但自己又很难判断是非真假的老年人群,而这只是养生教育乱象中的一个侧面。
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保健研究中心养生专家吉军表示,近些年,各种养生科普类书籍热销,其中有不少是商业促销行为,即打着健康科普的旗号,极力推销其相关产品,前两年受到热捧的自称“养生教母”的马悦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本为护士的马悦凌根本不懂中医养生,却以养生专家自居,到处兜售她的养生产品“固元膏”。吉军指出,固元膏组成成分均为温补之物,再加上黄酒调制,整个膏方必然显现强烈的温补之性。而按照中医理论,具有温补之性的膏方应当适用于具有虚寒证表现的人群,而不是像膏方拟定者声称的那样老少皆宜,可长期服用。
吉军认为,不系统、不科学的所谓健康讲座或健康宣传,误导了许多消费者,导致现实生活中出现一种普遍现象:不分脏腑阴阳气血、不辨表里寒热虚实,随意使用中医养生方药,疲劳了要补肾、冬天吃阿胶膏方、夏天喝中药凉茶……殊不知,阿胶和凉茶,都不适合脾胃虚寒者。
社交媒体养生信息真假难辨
近年来,随着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和社交媒体迅速膨胀起来,各类养生教育类文章在微博、微信上广泛而迅速地传播着,许多中青年也成为中医药养生的“忠实粉丝”。哪里感觉不舒服,百度一下,选个看起来安全而又操作简单的方法“照方抓药”。“我选的很多方法都是以食物为主的,所以肯定是安全的。”年轻白领邢小姐对记者说。
而在微信的朋友圈,“热柠檬水防癌”、“老中医的养生顺口溜”、“按摩三个穴位治近视和老花眼”等帖子广被点赞和转载。但是在专家眼中,这些不明出处的养生建议大部分缺乏科学依据,不可盲目相信。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健康科普专家、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李灿东教授认为,当前健康养生类的图书和讲座中不乏精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性太强,不够“科普”,老百姓听不懂看不明白,也就不感兴趣;另一类是语言具有感染力和煽动性,但内容很不专业甚至不真实。
养生教育乱象成因
人们的养生需求剧增,但健康素养却没有得到普遍提高,这种矛盾反映在各类媒体上,呈现出鱼龙混杂的局面。吉军认为,出现养生教育乱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宣讲养生知识的人员没有审核标准,不懂养生的非中医专业人员经过不负责任的媒体的包装就敢出来胡讲;其次,宣讲者并不遵守养生学术规范,经常将一己之见当成普遍认可的知识来宣扬;第三,一些养生宣讲者只片面强调某个知识点,而不是全面系统地阐述相关问题,不注意逻辑严谨,混淆不同概念,以偏概全,导致同一问题的专家指导意见相互矛盾,让公众无所适从;第四,不少专家将养生教育搞成疾病教育,在讲座中大谈各类疾病的危害与可怕结果,使听众产生恐怖情绪;第五,很多养生宣传已经变相成为商业广告,很多宣讲人都有自己的产品,他们出镜、出书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第六,很多养生宣讲人只重“术”(各类养生具体方法)的层面的宣传,不谈“道”(正确的指导思想)的层面内容,只知让受众机械教条地执行那些繁琐的养生措施,搞得受众根本无法坚持做到。
“任何没有养生专业知识的人接受了这样的养生指导,不但掌握不了正确的理念与方法,还会被误导,甚至使健康受到损害。”吉军说。
对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医药专家于生龙对记者说:“中医药养生科普领域也应该‘扶正祛邪’。应该广泛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大力宣传正确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扩大专家的声音,传递正能量,让老百姓能够很容易获得权威可靠的养生保健知识,这样自然就没人再去相信那些真假难辨的信息了。”
健康教育国家队起航
事实上,面对老百姓对中医药养生知识的极度渴求,国家在普及中医药知识方面已经有所规划、有所行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普及率乡村达80%、社区达85%、家庭达80%”的目标。从2010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着手在全国遴选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建立中医药健康教育的专家队伍,发布科学、准确、权威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信息。
“我们遴选的专家,要求是从事中医临床的中医执业医师,并且要达到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层次。这样才能把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他们的临床经验变成老百姓听得懂的科普知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赵明说。赵明介绍,这支健康教育国家队目前主要进行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面向民众、面向基层,传播中医药科普知识;二是培训其他中医药专家,使更多的专业人士投入中医药科普工作中,以满足老百姓的巨大需求;三是与主流媒体合作,比如央视的《健康之路》、北京卫视的《养生堂》栏目等,“把真正符合中医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中医的道和术,通过这种形式推荐给老百姓。”赵明说。
为了进一步扩大权威知识的声音,在春节前的新闻媒体座谈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亲自出马,主动要求与几大网站合作。此外,据王国强透露,为了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中医药管理局新媒体平台也在建设之中。
现在,差点上当的石家庄闫大妈及其伙伴们已经是《健康之路》和《养生堂》的忠实“粉丝”了,而喜欢搜集中医药养生和美容偏方的邢小姐也很快就会有多种权威的信息来源了。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20
2025-04-20
2025-04-20
2025-04-19
2025-04-19
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