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海药回应院士风波:我们完善了他的技术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4-01-13 21:15:23 热度:673

  一场“学术造假”风波,致使上市公司海南海药的股票直奔跌停,1月2日,海南海药在新年的首个交易日遭遇“黑天鹅”。
  经两度澄清,围绕这家公司的质疑之声仍未平息。海南海药董事长刘悉承表示,目前公司在人工耳蜗上的投入已超2亿。与此同时,新的募投项目还在建设中。
  沟通会无沟通只说“对不起”
  1月2日,央视曝出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王正敏遭举报学术抄袭及科研剽窃。报道中,王正敏团队成员承认曾“向澳大利亚要了个样机”,并据此进行了“模仿”。
  王正敏被指“剽窃外国产品”的人工耳蜗由“上海力声特”的公司负责开发,上海力声特正是海南海药的控股子公司。2日午后,海南海药放量大跌,最终跌停于10.06元。不少投资者声称准备向上市公司索赔。此外有人估计,持股海南海药的十大机构或在当日浮亏达2.6亿。
  1月6日中午,海南海药董事长刘悉承在“媒体沟通会”上对等候多时的媒体记者连声道歉,并向大家表示,“什么也不能说”。在此之前,公司总经理任荣波已经在现场干坐了一个小时,除了“对不起”几乎没说别的。
  唯一可以供记者自由发问的,是公司请到现场的人工耳蜗受赠者。他们从不同地方赶来现身说法。“我现在跟人正常交流没问题”,一个患者对记者们说,“效果没问题。”有记者抱怨:“这叫什么沟通会?”
  事后,公司董秘张晖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太着急了,一下子那么多媒体都在报道,就想赶紧跟媒体做个沟通,开这个会(媒体沟通会)之前都没跟我打招呼。”至于不跟媒体说话的原因,张晖的解释是“这会触犯上市规则”。
  “‘院士造假’跟我们无关”
  1月7日,海南海药发布澄清公告,回应了媒体的部分质疑。但对于“院士造假”风波,公告只字未提。“因为跟我们没关系。”董秘张晖对记者说,王正敏院士有没有科研造假,应该由中科院和复旦大学说了算,不是公司能表态的。
  1月9日,海南海药董事长刘悉承对媒体称,上海力声特的人工耳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不存在剽窃问题。对于王正敏的人工耳蜗科研成果涉嫌剽窃一事,刘悉承仍然未予置评。
  事实上,上海力声特的人工耳蜗正是“脱胎”自王正敏团队的人工耳蜗,不过董秘张晖告诉记者,王正敏团队的人工耳蜗只是“样机”,“跟我们公司现在的产品相差非常非常远”。
  据公告介绍,2004年,王正敏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向上海力声特转让了该人工耳蜗技术。
  “2011年,我们拿到了注册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开发这个产品。”张晖说,“并不是拿到他(王正敏)的技术就能直接生产,我们后期经过了不断完善”。
  海南海药2亿赌明天
  海南海药方面的资料显示,2012年上海力声特的人工耳蜗产量为205套,销量205套,销售收入1013.1万元,净利润306.17万元;2013年产量为863套,1-9月销售收入947.65万元,同期销量为268套,净利润123.67万元。
  根据数据推算,2012年,人工耳蜗的营收占公司总营收仅约1%,而2013年前三季度人工耳蜗产品产销比更远逊于2012年。
  “请给公司一点时间。”张晖对记者说,“毕竟2011年才拿到批文,市场需要对产品有一个观察”。“我们有一个判断,国家将来肯定会将人工耳蜗这一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之内,这个市场将会非常巨大。”
  “海药目前对人工耳蜗的投入已经超过2亿,对海药来说,这个产品是我们未来的长线产品,目前仍处在市场培育期,近一两年内这一产品盈利的可能性不大。”刘悉承对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