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提高员工归属感 打造企业常青树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4-01-13 15:23:49 热度:902

  任何一个员工都愿意到那些有归属感的企业工作,一是有“家”的感觉,二是工作有积极性。据资料显示,药品零售企业是人才流动性较高的行业。究其原因,企业缺少对员工归属感的培养,使员工在索然无味的工作中逐渐丧失工作兴趣,并最终产生离职的冲动。由此可见,员工归属感的培养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木  棉

  Z药店店长毕波是个能力很强的管理者。当初他在创业时,带着几个得力助手努力打拼,终于赢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没想到“攻城容易守城难”,就在药店业绩不断攀升的过程中,毕波遭遇了人才危机。曾经帮着他“打天下”的元老先后离开,留下的店员对工作漠不关心,斤斤计较。同时他还发现,店员的工作很被动。自己在药店的时候是一个样,自己不在的时候员工就成了“山里的猴子”,无所拘束,不认真工作,摆花架子。由于店员的自由散漫和斤斤计较,药店的总体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每况愈下,市场竞争力也不断减弱。毕店长忧心忡忡,不知道究竟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
  当一个企业出现“员工工作起来斤斤计较、对制度和管理者意见很大”、“工作被动懈怠,总是做一些面子活或者对工作偷工减料”的情况,就证明该企业的员工对企业和上司缺少起码的信任感。而缺少信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在企业工作没有相应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要改变这种现状,管理者应当从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做起。
  什么是归属感呢?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如有家庭,有工作单位,希望加入某个协会、某个团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因此,工作归属感是员工的一项基本工作需求,优秀的管理者会在组织中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满足员工们的归属要求,使他们对组织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具备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首先,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能在最大限度上提升组织的整体效能;其次,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会转化为他们对企业的忠诚感,这对企业留住核心人才极为有利;第三,可以增强员工间的和谐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管理者如何提高员工的归属感,打造企业的“常青树”呢?
  让关爱温暖员工的心灵
  卡耐基说:“人类行为有个非常重要的法则——时刻让他人感到温暖。如果我们照着做,一切就会很和平,而且可以得到很多友谊和永恒的快乐。但是,如果我们破坏了这个法则,就会带来很多麻烦。”要想提高员工的归属感,管理者应该注重培养自己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这种朴素而又真挚的同事之情,平时对员工多一些嘘寒问暖,少一些横眉冷对;多一些理解和鼓励,少一些埋怨和批评。要知道关心和热爱员工,才会使他们以一颗感恩的心投入工作,更加主动地发挥出自己的热量,为企业的发展不遗余力。组织给予员工的这种情感体验会比高工资、高福利更能让人感受甜美、回味无穷,这是管理艺术的魅力所在。另外,组织还是员工的第二个家庭,每个人的组织生活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如果员工在组织中获得了重视和关爱,那么他就会把组织当作自己的家庭,会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
  让凝聚力成为企业利器
  松下·幸之助说:“最失败的领导者就是,员工一看到你,就像鱼群似的没命地逃开。”领导者要像一块吸铁石,必须把员工吸附在你的身边,打造企业强有力的凝聚力。日本三井集团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17世纪初,三井家族开设当铺兼营酒坊,后来发展成拥有100多家子公司、经营范围覆盖了工商领域各个方面的大财阀。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解散三井、三菱等主导日本经济的工业财阀。为了阻止其再度兴起,命令任何公司在雇用这些企业的人员时,高级职员不得超过2人,一般员工不得超过100人。很快,其资金被抽走,设备被拆除,名称被抹去,管理机构被解体,这足以使一个企业彻底毁灭。但是1952年,随着禁令解除,三井以前的领导人马上着手三井的重建。1959年,人员逐渐集结,分散在不同行业中的企业重新启用“三井”名称,复兴迅速。事实上,“三井”从解散时就不存在了,但其身份认同感没有消失,三井的价值观仍富于生命力,所以一有机会就又聚合起来。与之相反的是,大多数企业在危难中就消亡了。
  让决策公平赢得员工信任
  管理者的决策是否公平,决定着员工对于决策的执行能力。不公正的决策很难赢得员工的认可和强力执行。管理者应该知道,员工对于自己的能力水平、岗位工作、工资收入、奖惩情况、地位作用等方面是非常敏感的,管理者在做这些方面的决策或评价时一定要确保客观性和公正性,以事实说话,依数据评价,以德以理服人,这样才能得到员工对于结果的认同,从而培养出一种彼此尊重、信任、理解、包容、团结互助、通力合作、身心愉悦的和谐氛围。
  另外,管理者还应给员工搭建职业发展的舞台。第一,管理者要从员工的切身利益出发,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给予纵向和横向的职业发展机会,其中包括内部晋升或工作轮换。第二,给员工提供更有效的职业发展指引。要将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纳入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之中,为员工指明职业发展的方向,及时解决员工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三,给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培训是提高员工能力和团队战斗力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而且可以促使其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