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抑制乙肝病毒要抓好用药时机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12-20 15:59:25 热度:576

□ 本报记者  于 娟

  编者按
  在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多年来居所有传染病的首位,约占传染病总数的1/3,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为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付出最多社会成本的国家。有关专家指出,大多数人感染肝炎病毒后并未出现任何症状,并且在感染后的数十年间一直没有干预,直至肝炎发展成慢性肝病,这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病毒性肝炎“默默流行”。
  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肝病专家,请其就慢性乙肝的药物治疗目标和时机为读者答疑解惑,专家呼吁全社会关注肝炎防治,消除歧视,共同阻止病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脏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乱用药及不重视都是错误做法
  疾病卫生知识的缺乏,社会上的误解和广告宣传的夸张,使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及其家庭精神压力很大,甚至发生恋人分手、夫妻离婚、年轻人轻生等情况。无论是患者讳疾忌医的心态,还是社会对乙肝的歧视,根源都在于对乙型肝炎缺乏正确的认识与了解,尤其对其传染性和传播途径缺乏正确认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邢卉春主任医师告诉记者,乙肝可以通过血液和血制品、分娩和哺乳、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接触、性接触传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或体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叮咬传播未被证实。慢性HBV患者或者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和不能从事国家法律规定的特殊行业(如服兵役等)外,可以照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而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适当时候可结婚,并有望通过母婴阻断方法生育健康的宝宝。
  邢卉春强调,正确认识和了解乙肝,乙肝患者也需要纠正自身的两种错误认识和做法:一是有的患者得知自己患了乙肝,心理负担过重,总是担心疾病进展、社会歧视,于是到处求医、乱用药,听信不实广告。对这些患者需要心理指导,谨防有病乱投医。二是有的患者不以为然,检查几次没问题就不再理会,这同样也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做法应是:一旦发现感染乙肝病毒或者有了症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找专科医生对病情进行评估。如需治疗,要用正规方案;如不需治疗,则要定期检查。
  坚持抗病毒治疗最关键
  201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新修订和发布了《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这说明我国在乙肝治疗方面与国际接轨,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科学的治疗体系。其中提到,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在于,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以及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邢卉春对此解释说,慢性乙肝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最为关键,需要长期进行。在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后,病毒的基因就像野草的根一样,使病毒深深地“扎根”于肝细胞内,如果不能“斩草除根”,病毒是不可能被彻底清除的。但可以长期抑制病毒,使其不对机体造成危害,这也是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所在,有效地抗病毒治疗能延缓肝病进展。
  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可选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干扰素类,如普通干扰素(IFN)及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另一类是核苷(酸)类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
  抓好用药时机
  邢卉春指出,慢性HBV感染的自然病程一般可划分为4个时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和再活动期。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感染HBV者都经过了这4个阶段。
  什么阶段的乙肝需要治疗?邢卉春介绍说,取得抗病毒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治疗前患者的免疫状态。
  在免疫耐受期无症状携带状态,尽管血清病毒含量高,但对机体伤害不大,且现有的治疗方法往往难以获得良好效果——因此一般不抗病毒治疗;
  当免疫清除期时,血清病毒含量高,并伴有肝功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发生炎症坏死,肝纤维化有所加重,可快速进展,如不治疗部分患者还可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此时是进行治疗的时机;
  当病毒处于低或非复制状态时,肝功水平正常,肝组织无炎症或仅有轻度炎症,这是HBV感染获得一定程度免疫控制的结果——此时多主张不治疗,但应定期监测;
  当病毒处于再次活动期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1次或数次的肝炎急性发作——这也是治疗的时机。
  另外,感染HBV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主要因素。围产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者中,分别有90%和25%~30%发展成慢性感染者,而5岁以后感染的人仅有5%~10%发展为慢性的。
  正确认识药物不良反应
  邢卉春举例说,对于抗病毒治疗,有的患者怕病毒变异而不愿接受治疗,有的患者怕发生不良反应而不用药,而有的患者为达到治疗效果,即使有不良反应也不停药,还有的患者认为乙肝抗病毒治疗会使人成瘾,只要用上,就无法停止。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事实上,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复制停止,肝功能恢复正常,肝脏组织损伤逐渐恢复。如果未彻底控制病毒复制就停药,则会导致病情的反弹。
  邢卉春介绍,患者用药依从性差也是抗病毒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时,今天服药,明天漏服,或者想起来就治疗,忘记了就停药;还有些患者在治疗后刚刚达到HBV DNA阴转的初步疗效,就误以为病毒已经被清除了而擅自停药,导致了复发。一些对抗病毒药物应答较好的患者,能够按照医生的要求长期坚持抗病毒药物治疗,最终达到了病毒的完全抑制,从中获得了临床效益。抗乙肝病毒药的服用周期都较长,患者因为某种不良反应不能耐受(挺不住、受不了、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时,可咨询医生,看是否可以减量、停药,或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但切不可擅自停药。
  邢卉春强调,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国外制药公司在药品说明书中列举了大量的药物不良反应,是为了提醒医师和患者,也是制药公司负责任的行为,同时也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免责声明。因此,要正确对待药物的不良反应,树立信心,适时用药,定期复查!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