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3-12-16 21:35:37 热度:742
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专电(记者周婷玉)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黄从新教授14日指出,目前我国房颤患者800余万,但每年仅约1.5万名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治疗。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如何避免亚太地区卒中危机》报告显示,我国约有1/3的房颤患者有血栓,约3/4的有脑栓塞。房颤患者脑卒中比例较无房颤的要增加5倍多。
黄从新14日在首款冷冻球囊导管中国上市会上介绍说,导管消融是目前治疗房颤最有效的方法。自上世纪90年代引进射频导管消融技术以来,我国已累计完成消融手术几十万例。但这一数字与800万有需求的患者相比,差距巨大。一方面是医生掌握技术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局限,患者再发房颤比例较大。“冷冻球囊消融导管技术的引进有望改善这一局面。因为它更易于医生的操作,缩短手术时间,这有利于提高治疗率和提升治疗效果。”
“传统的射频导管消融会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易造成接触组织的浅表损伤。”美国孟费斯斯特恩心血管基金会名誉教授蓝志强指出,冷冻球囊导管消融原理是通过液态制冷剂的吸热蒸发,带走组织的热量,在球囊接触处进行消融。它可以减少心内膜表面的损害,从而减少附壁血栓的形成,降低术中和术后脑血栓的危险。
据悉,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技术已在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应用,积累了近7万名患者的临床使用经验。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20
2025-04-20
2025-04-20
2025-04-19
2025-04-19
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