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从弱到强 带领医院步入发展快车道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10-17 09:06:49 热度:1000

——记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刘枫

本报记者  吴  刚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地处贵阳市的市中心,崭新宏伟的门诊病房多功能综合大楼显得格外显眼。然而,让记者“大跌眼镜”的是,该院的党委书记刘枫的办公条件和这座大楼有着天壤之别:办公室处于大楼顶层上面加盖的板房内,下了通往顶层的电梯后,还要继续爬楼梯才能到办公室。而且和其他医院一把手的办公室相比,刘枫的办公室要小很多,内部装修也极其简陋。医院院办的同志介绍说:“不仅书记的办公室是这样,全院领导班子的办公室同样都处在这样的板房内。书记说,要将最好的硬件条件让位于患者,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就医条件。”
  本着勤俭持家的务实管理理念,刘枫带领全院脚踏实地,改革创新,将医院由2004年的“烂摊子”状态发展为现在的贵州省知名的全国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取得了建院30多年来的巨大成果。
  抓领导班子建设 塑造医院凝聚力
  2004年,经贵阳中医学院党委研究决定,将刘枫调入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任党委书记。由于该院是高校的附属医院,管理体制属于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因此,出任医院的党委书记,就意味着要对医院的方方面面都要负总责。在外人看来,当一家医院的一把手是令人羡慕的。可是,面对医院当时的困境,刘枫却有苦倒不出:医院的财务报表显示,医院当年赤字约300多万;月门诊量小于3000人;医院当时开放床位400张,而床位占有率小于70%,有些科室医护人员的数量大于住院患者的数量。这种状况的存在导致医院职工的人心浮躁,有很多骨干医生想将医院编制转为学校编制,而患者见到医院的萧条状态,又加重了对医院的不信任,医院陷入恶性循环中。
  面对这种“烂摊子”,刘枫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找出原因所在。经过认真分析和调研后,刘枫总结出三条原因:首先是前任领导班子思想不统一,将对医院发展建设上的不同看法传递给广大职工,造成人心涣散;其次是医院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最后是医院的落后使得职工看不到医院发展的希望,尝不到医院发展带来的甜头,也就没有了干劲。
  找出症结所在,刘枫开始对症下药。
  刘枫首先开刀的是班子建设。刘枫认为,作为全院大脑的决策机构,领导班子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了下面各级职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只有积极向上的班子作风,才能在全院范围内形成正能量,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建设和发展医院。
  “要想加强班子建设,必须要有一个任何意见和建议都能上能下的顺畅通道。”刘枫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刘枫要求领导班子要善于倾听不同人的不同意见,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问题,并择其善者而从之。另外,自担任医院一把手始,刘枫就有意培育民主决策的精神,鼓励提出不同意见,鼓励集体决策,任何重大事件的处理,都要事先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尤其是刘枫注意到,在民主决策的同时,要敢于放手让下级去做,用适当的分权提高办事效率,这样才能激励工作热情。
  抓规划建设 为医院发展指明方向
  刘枫提高全院凝聚力的另一个法宝是通过制定医院发展规划为医院发展指明方向,让全院职工工作有目标,再也不盲目。刘枫在认真研究了新时期医改的问题后提出:“大中型公立医院在医改中必须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科研能力,凸显公益性,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问题而努力。”并结合该院的具体情况,对现阶段中西医结合作出了初步判断:“中西医结合可以从医院、专科和医生3个层次,在病人的治疗选择权上实现结合。其判断的标准是住院日数是否降低,费用是否下降,疾病预后是否更好。”他一方面强调跟随政府医改的步伐,管理上积极创新,凸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一方面注重科学管理,合理经营,体现中西医结合特色,提高工作效率。
  在此基础上,刘枫主持制订了医院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医院的发展定位是“现代化大型中西医结合综合医院”;发展模式是以医疗为体,教学和科研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模式;工作方针是“坚定不移地走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道路,错位竞争,突出特色,力争把医院做全、做大、做强”。
  时势造英雄,规划的提出恰逢国家对民生建设重视和投入增加的甘霖,刘枫正是抓住了这个机遇,使得医院发展进入快车道。谈到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刘枫娓娓道来:“这几年,国家对关乎民生的医疗问题非常重视,不仅有非常好的医保政策作支撑,在经济上的投入也空前加大。我们现在的这座门诊病房多功能综合大楼实际上是由两座楼组成的。未盖楼之前,这块地我们已经空置了8年。我们不能抱着金饭碗要饭吃,所以就建了第一座楼。当时,国家有一个政策,就是在每个省份选一家中医院进行重点投资。当时,在贵州省选择了附属第一医院。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遇,因此专程去北京争取这个投资。最后,在全院的努力下,国家看到了医院发展的势头,破例在贵州省选择了包括我们在内的两家中医医院进行投资,盖了第二座大楼。”
  正是基于这种努力,该院抓住了机遇,新增业务用房约40000平方米,极大缓解了业务用房长期不足的发展窘境,为建设现代化大型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院打下坚实的基础。
  抓品牌学科建设 打造核心竞争力
  风湿免疫科为该院两个强势学科之一,该科获得了众多的荣誉:贵州省科技人才创新团队、全国中医医院中唯一的2012年原卫生部类风湿关节炎诊治规范试点单位、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重点临床专科、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等。面对这些,科主任马武开一语道破天机:这全得益于医院对品牌学科建设的重视。
  在2011年医院发展的5年规划中,明确指出,要重点打造风湿免疫科、神经内科两大强势专科。为了达到规划目标,院党委在刘枫同志的带领下,按照“做全、做大、做强”的工作方针,把全院专科对应分为这3类。其中,“做全”的属于新增专科;“做大”的属于扩大规模的专科;“做强”的属于重点打造的优势学科。而“做强”是整个规划的重点。
  为此,党委决定分期遴选有基础、有特色、有积极性的专科,深化专业内涵、投入建设资金,逐渐打造省内乃至国内的优势专科。马武开说,风湿免疫科有着两大优势,一是该科是贵州省内第一个成立的风湿免疫科,有着良好的基础;二是该科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最好。院领导班子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决定投入500万元的学科建设经费,并在设备采购、人才配备上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使得该科成为可以和国内各大医院风湿免疫科并驾齐驱的科室。
  看到了医院强势学科越来越强,刘枫并不满足于此。他认为,学科的建设并不同于专科建设,专科建设要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而学科建设是团队建设,更重要的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因此,刘枫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
  为了充分落实战略规划,突出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院党委加快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工作,培养和引进了院内、院外一批优秀人才,并逐步显现出成效。
  在具体工作中,医院坚持学科先行,以先进技术、实用项目的开展带动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时,不断研究和改进绩效分配政策,实行综合体系考核,注重各个学科发展的特殊性,极大地调动了人才队伍的积极性。
  正是在学科建设上的辛勤培育,才结得了医院发展上的累累硕果:医院学科建设随着医院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分化阶段。2012年医院编制床位数从400张,增加到1200张,专科从19个增至27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科从1个增加到6个(肺病专科、耳鼻咽喉科、糖尿病专科、风湿病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科),省级重点专科10个(针灸科、消化内科、中医妇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血液专科、骨伤专科、泌尿外科、风湿免疫科),护理学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培育项目,中医血液病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2004全院在职职工共579人,其中硕士10人,无博士;至2012年底,全院在职职工1000余人,其中硕士129人,博士19人。有全国名老中医师承专家4名,专业人员的学历结构取得了较大的改善。已初步形成博士、硕士、本科学历的合理人才梯队。
  门诊人次从2004年的14.13万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32.2万人次,增幅127.88%;床位使用率从2004年的67.06%,增加到2012年的125.3℅;出院人数从2004年的2916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15811人次,增幅442.2%;人均住院天数从2004年35.39天,减少到2012年的15.1天;出入院诊断符合率从92%上升到99.75%,增加了7.75%;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从96.5%上升到98.8%。
  刘枫总结说:“专科建设和人才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专科越强,人才就越愿意加入其中,团队中的人才的技术才越来越强;而人才强了,专科必然不会弱。”
  抓教学科研建设 体现教学医院特色
  一体两翼,全面协调发展,是刘枫对作为高校附属医院的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定位。这里的一体两翼指的是以医疗为“体”,教学和科研为“翼”。“形象点说,就像飞机一样。医疗是飞机的机身,教学和科研就是飞机的两个翅膀,三者缺一不可。”刘枫解释说。
  2007年,刘枫抓住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契机,提出作为大学的附属医院要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科水平的思路,并最终确立了“一体两翼,全面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
  可是,这一步棋走得并不是非常顺,很多医生将教学和科研视为额外工作。刘枫说:“这个发展思路刚提出来的时候,很多人对此很不解,认为医生只管治病救人就已经完成本职工作了,何必再进行教学和科研呢?况且做医生本身就很忙,哪有时间和精力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
  然而,作为教学医院,教学任务是必须履行的工作。而且,教学工作做得好,可以提高医院在医学生中的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来院工作。而科研工作,有助于提高临床水平,并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医疗、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刘枫如是说。
  不仅对医生进行理论说教,医院还从制度上加强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奖金评定、职称晋升上与教学和科研工作挂钩,对进行科研工作的有奖励支持等。
  实践证明,经过全院的努力,医院在科研上的进步非常巨大:2004年获各级立项32项,其中厅局级12项、院级20项,立项经费18.3万元,获省医学会成果奖二等奖1项;2012年度获各级立项66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部级33项,社会攻关计划4项,省长基金两项,全年课题立项经费437.8余万元,获贵州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在获得的科研立项数量以及科研成果的层次上均有较大突破。
  经过6年的不断发展和巩固,这一发展模式已逐渐成熟,医教研三位一体的格局成功奠定了中医二附院今后的发展高度。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