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王海亭:秋咳用药注意三件事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9-08 21:50:24 热度:791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王海亭

  秋季天气干燥,早晚温差变化大,而肺脏是一个特殊的器官,喜欢湿润的环境,对干燥比较敏感,所以在秋天容易出现咳嗽的情况。秋天的咳嗽,多以燥性咳嗽为主,也被俗称为秋季燥咳。燥咳同一般咳嗽相比,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一定差异,所以在治疗燥咳的过程中,易出现用错药的现象,对此要引起高度警惕。
  慎用止咳、润喉、感冒药
  秋季燥咳常被误诊为普通咳嗽而使用止咳药,这是不对的。传统的止咳药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可直接抑制咳嗽中枢产生止咳作用的止咳药,另一种是末梢性的止咳药。口服后,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上,使黏膜少受刺激,达到止咳作用。常见的有复方甘草片、止咳糖浆等。用止咳药来止咳,治标不治本,还会掩盖患者的症状,以至于耽误治疗。
  润喉片一般起清热解毒、消炎杀菌、润喉止痛的作用,主要用来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等咽喉疾病,它能收缩口腔黏膜血管、减轻炎症水肿和疼痛,而在干燥天气经常含服,会使黏膜血管收缩、黏膜干燥破损而加重病情。
  燥咳由于表现和感冒极相似,被误诊为感冒的几率很高。其实,燥咳属于秋天燥邪侵犯人体所致,属于一种外感疾病,如果用一些不相干的抗感冒药,会逐渐损耗人体正气,病情就会由外感转为内伤咳嗽,使病程延长,病情加重。
  中药效果好,但要分类型
  传统医学认为,秋天的燥咳,有温燥与凉燥之分。一般以中秋节为界线,中秋以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中秋之后,秋风渐紧,寒凉渐重,故多出现凉燥。
  温燥咳嗽是燥而偏热的类型,常见症状有干咳无痰,或者有少量黏痰,不易咳出,甚至可见痰中带血,兼有咽喉肿痛,皮肤和口鼻干燥,口渴心烦,舌苔薄黄而干。初发病时,还有发热和轻微怕冷的感觉。治疗上主要是疏风清热,润肺止咳。可用桑叶、杏仁、豆豉、山栀子、贝母、沙参、梨皮等中药治疗。
  凉燥咳嗽则是燥而偏寒的类型,病发时怕冷,发热很轻,头痛鼻塞,咽喉发痒或干痛,咳嗽,咳痰不爽,口干唇燥,舌苔薄白而干。治疗上主要是疏散风寒,润肺止咳。可用杏仁、苏叶、半夏、陈皮、前胡、枳壳、百部、款冬、甘草等中药治疗。
  中秋前后,秋阳仍燥烈,余热未退尽,一旦肺部遭受温燥之邪侵袭,多属温燥咳嗽;深秋时节,天气渐冷,寒风肃杀, 如寒燥之邪犯肺,津液耗损,多为凉燥咳嗽。凉燥证与温燥证同为秋燥之候,但其病性有寒热之别。凉燥性寒,温燥性热。其主要鉴别要点是:凉燥证恶寒发热,而温燥证则发热微恶风寒;凉燥证口不渴,而温燥证口必渴。鼻咽干燥和干咳,温燥证甚于凉燥证。凉燥证舌质如常,虽红而不甚,脉浮而不数,而温燥证舌红脉数是为必然。
  饮食调护辅助治疗
  对咳嗽的治疗,应加强饮食调护,饮食调理对于秋咳患者也很重要。专家建议,患秋咳后,可适当多喝开水等,多吃胡萝卜、 西红柿、 梨、莲藕 等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作用的蔬菜水果。秋咳的患者在饮食上禁忌比较多,冷饮等寒凉食物就是患者的大忌,因为过多吃寒凉食物,还会造成脾胃功能下降,更会导致咳嗽痰多。
  有些秋咳的患者会服用一些补品,殊不知在咳嗽未愈时服用补品,反而更易使咳嗽难以好转。除了补品,鱼、虾、蟹等食物也不宜多吃。腥味可刺激呼吸道,鱼虾则容易引起蛋白质过敏,这些因素均可加重咳嗽。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