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规范自测血压 降服“无声杀手”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8-18 22:20:41 热度:812

●中国高血压联盟 王 文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陈伟伟

  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的配套文件——《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媒体核心信息》,日前在2013中国心脏大会上正式亮相。这些高血压防治核心信息,是高血压患者及公众需要掌握的重要健康资讯。其中,对患者如何在家做好自测血压给予了特别关注。
  高血压有致残致死的后果,是心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但血压高低与症状轻重没有明显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的人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仍没有不适的感觉。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很多高血压患者在突发中风和心脏病后,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有高血压。
  我国高血压患者约2.66亿,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估计我国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1000万人。但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不足10%,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有70%的患者血压没有达到目标水平。
  我们推荐高血压患者在家里自己测血压。在家自测血压是对在医院测量血压的有效补充,既可以诊断高血压,又可了解服用降压药物的效果。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血压正常的人,尤其是正常血压偏高(130~139/85~89毫米汞柱)的人群,均可在家自测血压。很多人因为紧张,在医院测量血压高,而在家自测血压不高,这叫白大衣性高血压。还有一种情况,在医院测血压不高,但在家中测量血压高于正常,这种情况叫隐匿性高血压。家庭血压测量可以识别这两种情况。
  在家里测血压需要使用经国际标准化认证的上臂式血压计,不推荐腕式或手指式血压计。为保护环境,推荐使用(无汞)环保型血压计,包括电子血压计、脉搏波血压计和柯氏音血压计等。
  测血压前,应至少坐着安静休息5分钟,30分钟内禁止吸烟或喝咖啡,排空膀胱。测压时保持安静,不要一边说话,一边测血压。一般而言,家庭血压测量水平要比诊室血压测量水平低5毫米汞柱。比如,在家里测量的血压为135/85毫米汞柱,相当于在医院里测得的140/90毫米汞柱。
  血压正常者也需要定期测量血压。18岁以上的成年人应每2年测一次血压;35岁以上的人,建议每年测量一次血压;对于容易发生高血压的人(血压130~139/85~89毫米汞柱者、肥胖者、长期过度饮酒者、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建议每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
  延伸阅读
  高血压十大认识误区
  误区1
  某些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
  高血压一经确诊,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终身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这些全是虚假宣传,以骗人骗钱为目的,会影响高血压的规范治疗。目前,全世界尚没有哪一种药物、仪器能够根治高血压。
  误区2
  没有症状,血压就不高
  有高血压的人不能凭感觉用药,头晕吃药,头不晕就不吃药。血压高低与症状轻重没有明确关系。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一次,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如果已有高血压,血压不稳定,则测量的频率要更勤。
  误区3
  在家里自测血压不准确
  在家中规范测量得到的血压是准确的,而且是医院血压测量的有益补充。推荐在家里使用经国际标准化认证的合格的上臂式环保型血压计进行测量。
  误区4
  降压药用太早,以后会无效
  一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降压药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要用药,这种想法非常危险。血压升高后,心脑肾等多个器官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血压控制得越早,越能预防心脑肾受到伤害,其远期的预后越好。如果等到心脑肾等脏器出现了并发症,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5
  过分担心服药的不良反应
  有的高血压患者由于担心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敢应用。实际上,仅有很小一部分人服用降压药物有不良反应,但相比高血压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服用降压药物的获益更大。一般来说,降压药的不良反应是较轻的,多数人是可以耐受的。如有明显不耐受反应,经过减量或换药等处理,对人体也没有太大影响。
  误区6
  保健品能治疗高血压
  近年来,很多保健品声称“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但实际上,保健食品没有明确的降血压作用。保健品不同于药品,其所谓的降压功效根本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有高血压的人应当到正规医院就诊。保健品属于辅助人体的保健产品,仅仅有保健作用,绝不是治疗疾病的药品。
  误区7
  血压正常就停止服药
  有的高血压患者在血压降至正常后就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导致血压波动,加重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
  误区8
  降压仅依靠药物
  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范服药就行了,而对吸烟、饮酒、饮食口味重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这也是一种误区。其实,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导致血压升高,影响降压药物的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必须要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误区9
  老年高血压是正常现象
  高血压是危害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积极治疗可明显降低中风等重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血压。
  误区10
  输液可降低高血压
  有的高血压患者想依靠输液降压。实际上,除了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需要采取静脉点滴降压治疗外,一般的高血压是不需要输液治疗的。有人错误地认为输液能活血化瘀,改善循环,预防血栓,但实际上,输液对预防血栓没有作用。(以上文字由本报记者谭嘉整理)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