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7-31 18:53:36 热度:1319
清华大学教授 罗国安
中医药最大的特点是看问题讲究整体性,这样可以避免盲人摸象。如果只关注局部的细节而忽视整体,容易出现以偏赅全;而如果只看到宏观表象而忽视微观特征,也会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
中药复方研究面临瓶颈
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基于整体观的中药复方现代研究面临两个瓶颈。一是“方-证-病”割裂的研究体系违背了中医药整体观,或是证病割裂,或是方证病三者割裂。证病割裂表现在两方面——单纯疾病模型和单纯证候研究。单纯疾病模型即病理和靶点明确, 但容易偏离中医整体观;单纯证候研究即证候动物模型和评价指标与临床脱节。方证病割裂表现在中药化学研究和方剂药效学研究两方面,中药化学研究基于靶点筛选,缺乏整体疗效(证)的评价;方剂药效学研究没有讲清化学层次,药效药理不能与特定成分组分关联。
另外一个瓶颈是“基因-蛋白质-代谢物分离”的研究模式缺乏系统性。单一的组学研究,不同组学数据没有较好的整合和关联,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容易出现碎片化倾向;网络药理学把单一小分子药物看做扰动因素,注重“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网络的整体刻画,即“点-系统”模式,不能完全适用中药复方(药物系统)的研究。所以,建立“系统(药物系统)-系统(生物系统)”研究模式是整体观指导下中药复方研究的新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复杂系统注重整合理念
针对“系统-系统” 模式的复杂系统表现,我们提出三个理念:
整体与局部的整合 对生物体系的表征,既要体现整体效应和系统网络的构建,也要重视靶点和特定通路的研究;对方剂体系的表征,既要体现方剂整体组成轮廓,也要关注关键成分的量效变化。
定性定量的整合 对方剂效应的评价,传统中医学比较擅长定性描述。应进一步加强定量药理学的研究,将定性定量评价更好地结合起来,对方剂化学表征既要有指纹图谱的定性评价,也要有指标成分的定量测定。
多组学数据的整合 即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中医辨证、临床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指标的整合。我们要整合得到生物标志物的系统集成(IBS),整个过程是先要筛选,然后再整合起来,得到临床上真正可以用到的生物标志物群,然后进一步验证,使它真正为临床所用。
中西评价体系有效结合
方剂疗效的评价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加强中医证候评价的可量化、客观化、数字化研究;同时也要吸收西医诊疗指标和生命科学中一些新的表征手段,将中医证候评价指标、西医常规评价指标以及系统生物学等新的评价指标整合成为综合的评价体系。
要建立整合生物标志物系统,应用于疾病早期预警、临床诊治、个性化用药、疾病预后以及药物评价等,整合生物标志物系统包括中医证候生物标志物群、临床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标志物、系统生物学标志物群多个层面,系统生物学研究又可以包含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多个层次的标志物群。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10
2024-10-09
2024-10-07
2024-05-06
2024-05-06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