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心碎综合征”发病机理有待深入探索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7-16 16:45:43 热度:571

□ 衣晓峰  生利健

  “心碎”不仅是文人经常使用的词汇,也是一种病症。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学院医学博士常慧颖指出,对于“心碎综合征”这一新疾病,由于医患双方均缺乏深入了解,探索其发病机理以便于进一步防治至关重要。
  认识心碎综合征
  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遭受许多无法避免的悲伤和哀痛,如父母、兄弟姊妹、配偶、儿女的死亡,离开你所喜爱的工作或朋友,失去身体的健康,失去宠物,甚至失去未来的美梦等,都会令人伤感哀恸,甚至会有一种“心碎”的感觉。
  常慧颖介绍说,“心碎综合征”,有人称之“章鱼瓶综合征”,或称为“发作性左心室心尖部膨隆”,是由日本学者1990年首次报道的。当病情发作时,造影显示患者左心室收缩期轮廓与日本渔民捕捉章鱼的一种底大口小的工具“章鱼瓶”十分类似,故而命名。
  常慧颖研究发现,心碎综合征临床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易继发于精神刺激。患者常主诉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常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肺充血以及心源性休克等。
  常慧颖表示,由于多数患者对“心碎综合征”的认识不足,加之不少心内科医务人员对非本专业的心理专科知识欠缺、多学科协作医疗有待完善等原因,目前遇到该疾病往往束手无策。
  迄今为止,对于心碎综合征仍没有官方发布的治疗指南。常慧颖的经验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给予适当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防止左室壁血栓,直到左室功能提高和恢复。
  探讨发病机理
  从发病原因上,精神刺激作为心碎综合征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已获公认。常慧颖说,国际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发现,20%的心碎综合征患者发病前有精神方面的刺激,例如亲属的意外伤亡或激烈的争吵。动物实验表明,在精神刺激诱发的心碎综合征中,心脏肾上腺素受体的激活为幕后最大的推手。
  常慧颖介绍,国外专家采用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观察发现,心碎综合征患者的心脏交感神经,经历了一个持续性功能紊乱到逐渐恢复正常的过程。
  在心碎综合征急性期,心肌脂肪酸代谢受损较心肌灌注受损更为严重,甚至症状好转后一段时间内,脂肪酸代谢受损仍然存在。脂肪酸的B氧化被抑制必然造成对心肌供能的不足,直接影响心肌的收缩功能。研究亦发现,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可能使心碎综合征发生的几率增加。
  还有,儿茶酚胺可引起冠脉多支血管的痉挛,而与去甲肾上腺素共存于交感神经末梢的神经肽Y,因交感神经受刺激释放增多,亦可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国际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讨论中,有学者曾提出冠脉痉挛可在正常冠脉基础上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后的冠脉造影和尸检也证实,约10%的病例并无冠脉病变。心碎综合征患者的冠脉痉挛激惹试验阳性在一些研究中亦有报道,推测冠脉多血管痉挛可能引起心碎综合征。
  此外,有学者推测,心碎综合征与心肌顿抑有一定关系。心肌顿抑一般是指急性缺血和冠状动脉再灌注后延迟,但可逆的缺血后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过程。心碎综合征的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可逆性与心肌顿抑十分相似,冠脉多血管痉挛可引起心肌顿抑。但有专家认为,扩散性的多支冠脉血管痉挛可不伴有明显的心电图变化。另外,心肌顿抑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心碎综合征患者的冠脉造影并没有明显狭窄。
  心碎综合征的发现和提出,至今已有一二十年,心脏病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但目前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综合诸多科研结果,常慧颖认为,心碎综合征很可能是在冠状动脉结构异常的基础上,由心脏肾上腺受体激活、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脂肪酸代谢障碍、雌激素水平下降,以及冠脉多血管痉挛等多种因素参与产生的一个症候群。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