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药店缘何难觅处方“芳影”?

来源:人民政协网 时间:2013-07-03 07:35:31 热度:956

  如今,很多城市的医保定点药店实行的刷卡购药给参加医保者提供了方便。参保者购药后,通过刷卡即可把个人账户里的相应医疗费划给药店,由药店与社保机构结账,不需支付现金,就把药费报销了。在医保定点药店买药不仅省去了排队挂号、开药、交费、取药等环节,而且可以享受24小时服务。可以说,医保定点药店赚了人气也赚了钱。
  然而,医保定点药店也面临着难题,那就是大多数消费者买的都是非处方药,而药品销售大头——处方药,因消费者没有医院开的外配处方,销量很难提升。结果就是医院药品销售依然一家独大,消费者很难从药店购药中获得实惠。
  “以药养医”
  限制医院处方外流
  在一家医保定点药店,笔者看到,配药的人虽然不少,但基本上全是配非处方药者。询问营业员:能否在此配处方药?对方答曰:必须要手持医院开出的外配处方。可一般情况下,医院不给开外配处方。
  病人在看病时自然有权要求医生开具外配处方,可在现有医疗体制下,“病人说了算”无疑是一句空话。医务人员介绍,尽管“顾客是上帝”这句话响遍绝大多数市场,然而在医疗市场却是例外。一般来说,由于信息不对称,就医者根本不会对医生提出外配处方的要求。而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医院主要靠“以药养医”,在“自负盈亏”的现有体制下,医院绝对不会让“肥水外流”。有少数医院为防处方流失还搞了些“小动作”,如医生开的处方很潦草,像天书,有的医院处方只写医院内部的药品代号,患者和其他零售药店根本看不懂;有的医院只开自己特有的药,患者在外面的药店根本买不到等等。
  认识不足使消费者
  忽视带走处方
  除了医院不开外配处方外,消费者不习惯带走处方也是定点药店收不到处方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患者说,要求医生开外配处方,实际意义也不大,因为医保定点药店与医院药房的处方药价钱几乎一致。而且,到医保定点药店还要走一段路,还不如在医院药房配药省事。
  实际上,患者对医保定点药店的作用尚未充分认识,没有树立看病、买药分开进行的观念。尽管医院药房和医保定点药店在价格上不会有多大差距,但是在服务上还是有文章可做的。患者从医院开出处方后,到医保定点药店买药可选择余地大,可先看药品说明;对于各种药的用量和服法,尤其对药品的副作用等,药店执业药师会解释清楚;还能为附近的居民提供煎药服务等。而医院药房由于排队配药的人较多,药房的药师不太可能对用药作详细指导,最多在药盒上写上用法用量算是服务“周到”。
  当然,在吸引消费者方面,药店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药店数量少、布局不合理。虽说如今的药店比过去多了不少,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仍较大,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步行半小时仍见不到一家药店是寻常事。
  二是药店药品品种少。有些药店缺少一些常用药或一种药只有一个品种,使消费者感到不方便。如李先生在某医院看肛肠外科,医生开了复方痔疮栓等处方。他想到医保定点药店配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医保定点药店并没有比较便宜的痔疮栓,而只有价格较贵的某品牌麝香痔疮栓,两者价格相差一半。李先生的经济实力有限,所以没在药店配价格高的药。他抱怨说:“药店的药品种太少了!”
  第二终端市场
  难敌第一终端市场
  当前,业内人士把医院称为药品消费的第一终端市场,药店是第二终端市场。很显然,作为第一终端市场的医院处于药品市场的“老大”地位。为了能够保持长期的供货关系,药品生产和批发企业往往把目光主要瞄准在医院这块市场大“蛋糕”上,很多供应商的销售渠道医院占到80%以上。这是因为医院有处方权这根指挥棒,能够使消费者依赖医生的处方,被动选择药品,因此,处方所产生利润方面也体现了较大的价值。
  与医院相比,药店提供的主要是非处方药,以零售为主,而且,这些非处方药多是常用老药,价格低廉。即使是非处方新特药,由于推出时间不长,仅凭营业员的推销,往往难以起到作用。因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店店长说:“我们药店的宣传资料再多,也不及一张处方的效力大。平时,我们根本得不到处方带来的甜头。”
  多措并举保证消费者购药选择权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医院里很多药品价格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比起药店来,医院药价仍然虚高不下。
  据笔者了解,参保人员要求到定点零售药店外购药品时,医院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拦,要按规定为参保人员提供外购处方。由此可见,在决定自己究竟是到医院还是到定点药店买药这个问题上,参保的消费者完全拥有独立自主的选择权。
  如今,由于药店、医院、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原因,药店很少收到医院处方。业内人士认为,“看病进医院,配药上药店”是一种趋势,也是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权的一种表现。为了让消费者拥有并用好配药选择权,除了药店应该提高服务质量,规范经营工作,消费者应该提高对药店作用的认识,重要的还是要下大力气促进医、药分开,更好地解决消费者的吃药问题。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