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产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产业资讯
海归创业叠加苏州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度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6-26 14:15:59 热度:828

□ 周建琳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起步晚,但是潜力无限。如今,在这个越来越重要的行业里活跃着一批曾在海外学习工作多年的高层次人才。在苏州,他们正成为生物医药行业里一支重要力量。
  “莱克施德是LAKESTAR音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太湖之星’,这是未来我们的发展目标。”俞菊荣说,自己在苏州吴江创业三年多了,目标正在实现中。
  俞菊荣是一名海归博士,也是苏州莱克施德药业有限公司的当家人。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博士毕业生,又在美国有着十几年求学和研发的经历。俞菊荣在新药研发、化学工艺和产业化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不过,在生物医药行业身怀绝技的俞菊荣,也看到了国内医药产业化的问题所在。按照俞菊荣的话来说,医药产业化就是将研发成果实现批量生产,而研发跟批量化生产中间的转化环节,却是目前国内众多企业无法逾越的一道坎。对于在这个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俞菊荣来说,他想改变生物医药行业的这个现状。
  2007年,俞菊荣选择了回国发展,在南京一家药业公司做技术总经理。“回国后,我一直筹备着创立一家自己的药业公司。”从做医药研究到做实业,俞菊荣博士一直辗转南京等多个城市进行考察,最终选择了落户在吴江。
  2009年9月,俞菊荣注册了苏州莱克施德药业有限公司。经过3年多时间发展,莱克施德药业已和国内外多家制药企业和新药研发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完成十几个创新药物和仿制药物的生产工艺开发,部分已投产。
  俞菊荣说,公司落户吴江后,政府对于人才的住房补贴等一系列政策落实得十分到位,为来这里工作的人解决了后顾之忧。“吴江的生物医药行业起步比较晚,但是整体的经济环境和人才环境非常好,我相信,只要肯努力,未来企业一定会有好的发展,选择在吴江创业是正确的。”
  英雄所见略同。2009年7月,刘现军到苏州参加国际精英周活动时,随团来到吴江参观考察。正是“与吴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让他萌发了创业的激情。
  今年刚过不惑之年的刘现军在美国读完生物化学博士后,在美国Shair制药公司和美国陆军医院药物研究所从事了6年多的新药开发工作。
  “我为什么要回国?”刘现军多次这样问自己。“在美国,每个人就是一个螺丝钉。在国内,在吴江,可以借政府之势,借本土企业之势,我可以放大效益,带着团队去做,可以做除了专业之外更宽广的一些东西。”
  2011年1月,在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刘现军辞去了美国稳定而令人羡慕的工作,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创业之中。同年7月份,刘现军的楚凯公司在吴江科技创业园内正式“孵化”了。2013年,该公司的销售额预计达1000万元。
  “梦想到现实不再遥远。”这是俞菊荣和刘现军共同的感言。
  而他们的梦想也正在叠加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新高度。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苏州的生物医药企业已达500多家,生物医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0多人,已形成了生物纳米园、小核酸基地、医疗器械产业园等特色集聚区。今天的苏州,已成为江苏乃至中国的医药大市。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