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1-11-23 09:52:49 热度:1011
□本报记者 张灿灿□
11月19日,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推出的第二届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甫一公布,即引发一轮关注热潮,一些业内网站还迅速发起观点讨论。初步归纳,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包括:评选方法是否科学?专家票选会不会出现互相抬轿子的现象?榜单究竟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会不会造成百姓照单扎堆挤大医院看病?会不会引发各种版本的医院排行榜满天飞?
评选方法科学吗
据排行榜主要发起人、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介绍,排行采取专科声誉评估法,由专家票选产生。2010年的评选有2009名专家进入专家数据库,有1124名专家参与评议。两届评选结果变化不大。不同的是,2009年的榜单只公布了最佳医院前50名,2010年公布了前80名;专科排名2009年只公布前5名,2010年公布了前8名。
高解春说,最佳医院排行榜,北京协和医院仍居首。前10名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位次对调,前者从去年的第6名上升到第5名,后者从去年的第5名滑至第6名,其余医院位次不变。专科排名位次没有变化、和去年完全一样的占65.2%,专科位次变化1位的占22.2%,位次变化2位的占8.2%,位次变化3位的占3%,位次变化4位以上的仅占1.4%。
高解春说,经过两年评选,专科声誉评估法的公正性得到认可,评选出的专科与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重合率达到80%以上,和业内专家内心感觉一致性很高。高解春也坦承,医院排行榜评选会面临一些客观存在的局限性,如医院数据的可及性和真实性需要验证,医疗质量评价缺乏客观量化指标,学科建设评价上有一定滞后性与主观性,不同规模、人数、专科医院间可能存在不公平性等。这些弊端,会在以后评选中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
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业内专家,专家们认为,排行榜作为一种新探索,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评选方法仍显简单,操作不够严谨。
清华大学医药卫生研究中心教授刘庭芳8年前就曾关注过美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他介绍,美国最佳医院评选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仅医院质量指数就包括基础建设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等相关数据。另外,美国医院排行榜看起来是在评专科优势,但实际不单是评技术,还非常重视用技术为病人服务的医疗安全,从医疗质量的整体结构来评价,比如原来没有院感控制这一项,前年把院感控制加进去了。记者了解到,美国最佳医院排行榜推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患者了解哪些医院能为极其严重和需要复杂治疗的疾病提供最好的服务。排行榜对全美医院的影响很大,医院都会很关注自己排名的变化。
刘庭芳认为,跟美国比,从技术手段上,复旦版的中国医院排行榜评选方法仍显简单,人为因素较多,量化指标较少,专家意见占的权重太大,对评选的客观性有一定损害。
榜单能发挥什么作用
据高解春介绍,推出排行榜的目的一是让医院知道自己的专科在国内医院中的地位,二是让老百姓知道最好的医院在哪里。
但舆论仍然对于排行榜的导向表示担心。榜单的发布会不会造成百姓扎堆去挤最佳医院,加剧看病难?有网友说,最怕中国医院出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更没人关注的现象。
对此,高解春回应说,百姓看病有基本需求,想看全国最好的医生,但也会综合考虑到经济承受能力、区域、可及性等因素,不能用愚民政策搞信息封锁,百姓的信息知晓权要得到充分尊重。至于怎样让病人合理分流,要靠政府管理体制去引导,和排行榜宗旨不相关。
“医院的排名都是浮云,自己的实力才是最重要的。”一位网友这样写道。该网友同时认为,排行榜有偏差,在选择计分项目和权重的时候,不同的选择方式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在最佳医院中排名第十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也持这样的观点。王杉说,这个排行榜肯定不是全面客观的,我也就是看看,不作评价。有业内专家说,排行榜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医院的基本实力,大医院院长们应该研读榜单,找出自己和同行的差距,将更多精力放在学科建设和精细化管理,而不是规模扩张上。但只重科技、重文章,让专家评专科,根本没讲服务,没有百姓的话语权。这样孤芳自赏的评法,无助于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有专家表示担忧,这个排行榜一搞,会不会出现一个又一个排行榜,导致医院排行榜满天飞。还有网友表示,以后排行榜会不会演变成商业运作。高解春则认为,开展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对医院学科建设有推进作用,方便医院的专科找准自己的位置,避免夜郎自大。希望不止我们一家,而是有若干个机构共同作评估,给大家提供参考,也可以体现排行的公正性。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4
2024-11-24
2024-11-23
2024-11-23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