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专家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园地 > 专家访谈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万新华做客新华网

来源:新华访谈 时间:2013-04-11 18:16:28 热度:2574

    2013年4月10日,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万新华做客新华网,与网友谈帕金森病。图为嘉宾万新华。新华网 郭小天 摄

  2013年4月10日,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万新华做客新华网,与网友谈帕金森病。图为访谈进行中。新华网 郭小天 摄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访谈。4月11日,也就是明天,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有时候人们会认为,人老了,有一些颤动、走路不稳、动作慢和僵硬都是正常的,其实这有可能是患上了帕金森病。也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这种病也很容易被误诊漏诊。今天我们就为大家邀请到了权威专家,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万新华,来帮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这种病症。
    [万新华]大家上午好!
    [主持人]帕金森病在我们国家的发病情况怎么样呢?
    [万新华]我们医院的一位教授2005年做过一个流行性学方面的调查,65岁以上的人群男性是1.7%,女性是1.6%,多数患者是在50到70岁之间发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是越来越多了。随着中国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帕金森病可以说是神经科最常见的运动障碍病。
    [主持人]主要是哪些因素导致这个病呢?
    [万新华]西医的研究主要是帕金森病核心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脑子里面的色素细胞,现在还有一些研究发现它跟一些盐行(音译)细胞的静润(音译),比如说多巴胺减少了,病人就会出现震颤、少动、僵直的症状。
    [主持人]您跟我们介绍一下早期帕金森病的症状会是怎么样的呢?
    [万新华]帕金森病一般人了解最多的,它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震颤、手振,还有其他的情况比如说甲亢、原发性震颤也有手抖,这个是比较容易引起混淆的。按照我们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最核心的一点是少动,一定是动作迟缓、减少。
    [主持人]不是他人为想要这样,而是机体造成的。
    [万新华]对。他有肌肉不自主的收缩,就是行动特别的吃力,他就表现出来运动明显的减少。70%的病人是以震颤会首发的临床表现,以震颤为主的临床表现比较容易想到帕金森病,但是没有震颤的病人特别容易被误诊或者是漏诊,他主要是运动减少,有的时候可以有明显的僵直、疼痛,有些病人会当成是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因为这些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所以有的时候没有在神经科就诊,很可能在骨科这样的专业来看病,有些时候识别率不是很高。
    [主持人]咱们老百姓,尤其是上了岁数的,没事不愿意去医院,您觉得到了什么程度要及时去就诊呢?
    [万新华]如果跟平时的状态比,有明显的震颤,或者是说这个病人动作明显的慢了,反应迟钝了,这些应该去找专科医生去诊断是不是帕金森病。
    [主持人]这个不是主观的犯懒,而是动的时候觉得非常的难受,各个骨节反应非常的吃力。
    [万新华]对。
    [主持人]什么样的人群最容易得这个病呢?
    [万新华]比如说病人告诉你我爸爸就是手抖,帕金森病,我现在也有这样的情况。这种有明确家族史的在帕金森病中只有10%,大部分没有家族史。现在的研究发现,遗传的因素作用可能是更大一些。现在大概30%的帕金森病患者是跟遗传有一定的关系,有的时候这个遗传他携带一些特殊的致病基因,这样你发病的机会会很大。还有一些是易感基因,这样你比一般人在同样的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下,你就容易发病。现在帕金森病大家认为它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发病的情况。
    [主持人]环境因素都有哪些呢?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
    [万新华]比如说使用杀虫剂,喝井水这些可能都是环境方面有害的危险因素,还有毒物接触史。如果说有一些精神刺激生活事件的话,可能对帕金森患病的患者有一定的刺激。现在一些研究发现,帕金森病他有很多的非运动症状,早期的时候,帕金森病的嗅觉不好,这样的比例非常高。还有一个是睡眠的障碍,就是在睡眠的时候大喊大叫,有这种现象相对来说得帕金森病的机会可能更多一些。一些回顾性的调查,就是在帕金森病这个人群中,40%到50%是有这样的现象,甚至有人觉得这个就是早期的阶段。
    [主持人]大部分的网友会认为是老年人更容易得,但是您说50岁到70岁是高发期,50岁就有可能会得?
    [万新华]对。跟一些特殊的基因异常相关的早发的帕金森病,比如说PK基因、DGW基因(音译)等等这些基因相关的,年龄会更高,在45岁之前就会发病,这个跟他携带的基因异常有关系。
    [主持人]如果50出头的话,有的人会认为自己很年轻,不服老。如果得这个病,我相信对他心理上的创伤非常大,因为他的行动不那么自如。如果早期有这种症状的话,一个是及时就医,还有另外的对策会怎么办呢? 
    [万新华]现在我们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疾病的发病跟他的生活方式有关系。如果家里有帕金森病的病人,你可能得这种病的风险比一般人更高一些,如果有条件的话,有的人他更愿意做一个基因的检测,或者是功能影像的检查,来更早的诊断帕金森病。但是我们一般临床诊断,必须是病人有了这些症状以后才进行诊断。但是实际上病人有了典型的帕金森病运动迟缓、僵直、震颤之后,他的病理改变已经很厉害了,不是说好像这个细胞减少。因为我们人有很强的修复、代谢的能力,他一定是超过这个代偿能力以后,会出现这个症状。
    [主持人]那有早期干预吗?如果家里有帕金森病的患者,他没有发病之前先检测,检测出来有这个基因问题的话,这个是能干预的是吗?
    [万新华]对。这个做起来还是很困难的,如果他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特别早期的他有嗅觉的问题,有睡眠行为的异常,这个不是特意的。我们不能在这个阶段说他得帕金森病,只是说你得帕金森病的几率会很高。实际上,现在的研究热点也是在这块,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手段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这样的话能够对这个疾病的进展更为奏效一些。但是实际上,在临床上很难做到。
    [主持人]基因链条上这个问题已经出现了,人自身的机体没有办法修复了,想让医生做什么,这个就晚了。但是在基因没有发生问题的时候,这样的话来预防会更加有效。
    [万新华]对。这类人要加强保护,你要比一般人更注意自己的身体。现在说喝绿茶对帕金森病有一定的好处,因为它里面有一个成分是茶多酚,可能对帕金森病有预防的作用。
    [主持人]如果患病的话,有什么办法治疗呢?
    [万新华]帕金森病还是有很多的治疗方法,做了这么多年的医生也非常的遗憾,因为很多病没有办法根治。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病都属于一种慢病,你要想根治,现在不现实。医生帮助患者就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希望年轻的病人能够胜任工作,对于更严重的病人,我们希望他能保持生活自理的能力,能够过基本正常的生活,尽可能保留他现有的一些功能。再不济只能是帮助病人减轻痛苦,目前帕金森病还是不能被根治的一种疾病,总的发展趋势还是会缓慢加重的。但是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甚至有的病人可以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以后,多数病人还是能够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比如说三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都过一个基本正常的这种生活自理的状态,这个可能是比较现实的目标。
    [主持人]大家也要放松心态,其实疾病是一直伴随着大家,只是让我们生活质量更高。我们刚才说这个病会影响寿命吗?
    [万新华]因为帕金森病患者到最后往往是他活动受限,他就容易秀发一些呼吸道感染、走路不方便,会摔倒、骨折,往往这些病人是死于这些并发症。因为帕金森病的个体差异很大,就是说同样是帕金森病,尤其是震颤为主的,总的来讲对药物反映好、进展比较慢。有些我们看到的病人20年他还能开车,但是一定是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相对某些类型,有的对药物反映不是那么理想,进展非常快,对一些药物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比较多,就是个体差异非常大。但是确实有一部分经过合理的治疗,他能够比较长的时间维持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状态。
    [主持人]现在使用的这些药物,您刚才说很有针对性,效果是不是非常好?
    [万新华]对。
    [主持人]这个是不是长期服用的吗?
    [万新华]对。
    [主持人]那这个是不是有副作用呢?
    [万新华]最好的药物治疗是左旋多巴类(音译)的药物,现在市场上用的是美多巴(音译)或者是西宁(音译),这个在开始的阶段特别好,很多病人吃了以后就觉得自己跟没病一样。但是这类药物有一个问题,长时间吃有一个“蜜月期”,三五年以后病人就会觉得不像刚开始那么有效的,这个有效时间缩短了的,这个就出现一些“寂寞现象”,药到下一顿之前的时候特别的难受,那个症状好像都回来了,有“寂寞现象”有“开关现象”,开的状态就是药起作用的时候,关期就是人就像被绳子捆绑了一样,他就动不了。可能五年、十年这些病人出现症状波动或者是运动并发症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病人维持比较好的状态慢慢越来越短了。正是因为这种考虑,我们现在强调帕金森病有一个慢病的管理,就是你从一开始有一个比较长期的治疗策略,尤其是比较年轻的病人,可以用一些单胺氧化酶等等,它对症状有一些比较明确的改善作用,但是它出现运动并发症的风险会减少。我们把这些药跟左旋多巴(音译)合着用,年轻的患者左旋多巴量低一些,这样的目的是让他长时间保持药物的有效性。但是两种倾向要避免,有很多这些领域的大夫,我们在国外看专门的运动障碍病的门诊,你看他们的病人,国外用的量特别大,然后他们的病人来了以后异动的情况,病人在剂量高峰的情况就乱动,出现自己控制不了的情况,我们叫“异动症”,这样情况特别多。但是在中国我们用的量比较低,这种有另外一种倾向,你用的量太低了,病人为了怕副作用,就少吃药或者是尽量不吃药,就抗着。他好的状态就很少,这种也不好。我们西药能够尽可能用一个最低的有效剂量,又要满足病人这种基本的工作、生活的需要,同时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吧。尤其在早期,左旋多巴(音译)的剂量不要太大。
    [主持人]刚刚患病的人,无论从医生到病人都是偏保守型的,他会遇到一个什么问题呢,我吃小剂量的药,再加上我自己的自身努力,能不能有所帮助呢?他自身在哪努力,有没有真正有效的可能呢?
    [万新华]我们看到病人长时间吃比较低的剂量,人和人是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个人得经济条件不一样,如果你的生活方式特别健康,心情也非常开朗,情绪都非常良好。相对来说可能这个病进展就会慢一些,你的营养状态都很好,是这样的。
    [主持人]有一些活动或者是有什么样运动对这个病有帮助呢?
    [万新华]生活有规律,多做运动。因为他们比一般人做运动费力,但是如果你可以散布、打太极拳、国外还有音乐疗法,你心态特别好的话,这样可以延缓疾病的发展,减少疾病对这些患者的影响。
    [主持人]为什么我们我会这样想呢?我经常在大街上看到上了年纪的人腿脚特别不方便,可能是帕金森病也可能是中风之类的,但是他特别努力的锻炼,无视大家的目光,这样对他的病会特别好。
    [万新华]心态是特别特别重要的。我们看一些同样的这些疾病的状态,有的人能够坚持规律生活、规律锻炼,有一个特别好的心态,真的是他可以很长时间来保持的不错。
    [主持人]您跟我们再聊聊患病的人,我是选择药物还是手术,您跟大家普及一下知识吧。
    [万新华]对帕金森病来说药物是很重要的手段,手术是一个补充。并不是所有的帕金森病患者都适合做手术,这个手术需要有一个严格的临床上的筛选,要选择特别适合手术的病人,他才能手术当中有一个最大的获益。
    [主持人]比如说像手术,我们可以理解的,像肿瘤或者是哪个机关出问题了,有一个手术的方法,比较直接的对它产生作用。但是帕金森病是神经方面的问题,那手术的方法会很有效马?
    [万新华]你选择了适应症,对有的病人非常的有效,可以说在手术过程当中,你就刺激器一开,他本来抖的非常的厉害,马上就不抖了,这个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实际上它是神经调控的手段,我们大脑的工作是网络的状态,其实我们能干预的就是某个点,你干预以后你其他会发生调整、适应性的改变。现在神经调控的方法有很多种,这种声部电刺激、经录录刺激(音译),我们对很多的疾病,还是可以考虑的一种治疗的一个手段。
    [主持人]您就得给大家一个这样的希望,您是这方面的专家,您觉得现在有什么新的治疗方法是不错的,您给大家推广推广。
    [万新华]现在对帕金森病而言,我们都是从药物治疗开始的,如果说到了特定的阶段,他对药物的下降,或者是出发一些并发症。一般来说DBS的适应症,最重要的是原发的帕金森病,只有帕金森病才能从DBS手术当中获益。还有一些其他的病表现很像帕金森病,但是它不是原发的帕金森病。还有帕金森综合症,我们临床上见的比较多的多系统萎缩等等,它也有帕金森病的症状,但是它对左旋多巴(音译)治疗反应不是特别好。一开始他也有反应,但是反应的程度和时间特别短,好像是有点好处,但是也不是很确切。当然还有好多其他的辅助检查手段,如果说诊断,考虑他不是原发的帕金森病,这种病人因为他就是对药物治疗不好,这种病人特别希望能够做个手术就可以好,实际上是不好的。如果他对药物反应不好,那他从手术当中的获益也非常不好的,这样的病人我们不建议他做手术。
    [主持人]有一些患者经过我们的治疗以后可以说康复或者是治愈,您刚才讲了完全治愈也不是现实的事情,但是他的症状很轻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保持这种状态,包括家庭还有他自己应该做一些什么呢?就是愈后的保健怎么办呢?
    [万新华]帕金森病到了中晚期的时候,他的一些非运动症状,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除了运动迟缓、抖这些问题,睡眠的问题,帕金森病的病人有睡眠障碍,还有便秘、出汗、焦虑抑郁,情绪的问题会显得越来越突出,比较长时间处在疾病的状态,对病人的影响非常大。往往这方面的问题好像在临床上的比重显得更为重要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加强这方面对症治疗的措施,帮助这些病人让他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活质量。
    [主持人]很多网友非常关心,可能不一定有很明显的症状,可能是工作压力很大,经常会头疼、头晕,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去就诊,可能这个症状不是您的专业,但是请您给大家一些指导。
    [万新华]这个是比较宽泛的话题。
    [主持人]因为您是医生,您看到这些病人一定会有很多话想跟病人说。
    [万新华]对。做医生这么多年,真的是个体差异特别大。作为一个医生他不光要了解这个疾病怎么回事,现在有哪些好的治疗方法,现在医学发展特别快,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这些知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要了解得病的这个人,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他的表现会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个人的精力,他的职业,他对这个疾病的诉求也是不一样的。其实现在要主张医生能给病人要有非常好的沟通。既然是处在疾病的状态,你对自己的病,对现有的治疗,还有你自身的一些方面要有一个最好的判断,就是医生和患者有一个很好的交流,这样的话医生的建议才是最契合病人的实际需求的。这些疾病大部分是对症治疗,病人最在意的是什么问题,哪些方面对他的工作、生活影响最大,那也是我们医生最应该关注的一个方面。所以,我觉得有的时候做医生非常的无奈,有些病就目前医学发展的水平没有根治的办法,好多都是遗传相关的。有些人特别不理解,他们会说我自己特别注意,这不吃,那不吃,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我怎么得了这个病。像这样的问题真的是没有答案的,实际上你携带什么样的易感基因你也不清楚,尽管我们现在能做,但是能做的非常有限,未知的领域特别大。所以说我们自身对疾病的态度特别的重要,我们只能是把握我们能把握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是掌控不了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营养,加强自我保护这些肯定是每个人特别注意的。反正我觉得出现某些问题了,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有一个明显的影响了,就应该可以去跟医生沟通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一些比较成形的治疗方法帮到病人,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真的有的时候你特别想帮助这些病人,你能做的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在协和有一句话:“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但是从病人的角度也要了解,医生不是万能的,很多病不是被治愈,医生只能帮助你减轻痛苦,但是往往要通过药物、手术这些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不是适合所有的患者。
    [主持人]人的机体是非常复杂的,有的时候我们确实面对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很无奈,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是我们的态度。非常感谢万教授跟我们网友讲了这么多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也非常感谢我们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