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产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产业资讯
我国药品保健品虚假广告乱象:每日查处628条

来源:中国食品报 时间:2013-01-05 23:37:53 热度:941

  你知道吗,国家有关执法部门一天要查处多少个违法虚假药品、保健食品广告?
  答案是约628条。
  去年11月1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食药监局”)公布2012年第三季度违法广告公告,经梳理后发现,2012年前三季度被查处的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广告次数近17万条,同比增长260%。
  这相当于去年相关部门平均每天查处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广告约628条。
  而比之2010年和2011年,被查处的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广告数量更像是坐了一趟“过山车”——2011年前三季度比2010年减少了两万多条,有4万多条,而去年前三季度,这一数目又暴增至近17万条。

  为何在药监局等部门的大力查处之下,仍有铤而走险者?违规保健食品广告为何骤增?据了解,除了技术原因,其主要原因是广告主违法成本较低,此外,也与多头监管,消费者安全意识薄弱等有关。
  违法广告的“洗脑术”
  “违法药品、保健品广告猖獗更多的在三四线城市。”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金定海表示。
  四川一县级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林力(化名)则用“狂轰滥炸、强行灌输”来形容该市的违法药品、保健品广告。
  李林力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农村的一些老年人在电视上看到一些虚假、夸大疗效的药品广告后,深信不疑,坚持要买。但子女觉得这些药品广告不靠谱,不让父母买。父母气愤地对子女讲:“你不孝顺,你还干涉我们买,我们用我们自己的钱,你为啥不让我买!”
  李林力表示,上述类似的家庭纠纷在当地很常见,他也经常被年轻人请过去解决纠纷,作为食药监局副局长,当他告诉老年人这种药是虚假宣传后,老人仍坚持说,吃这个药就是有效。
  “我感觉这些老年人已经完全被广告给洗脑了。”李林力说。据他介绍,这是在当地电视台节目间隙插播的药品、保健品广告,充斥屏幕强行灌输的结果。
  李林力表示,一些涉虚假宣传的违法药品,因为含有镇痛成分,的确在短期内对老年人的病痛有疗效,但其实这种药配方一般,并不需要那么昂贵的价格,而老年人常为购买这种药一次花上好几百元。
  上海外国语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姜智彬说:“一些违法药品、保健品广告还是有很多人相信的,如果没有人相信,这些广告就不会登出来了。”
  一般来说,违法药品、保健品广告针对的多是年老且体弱多病的人群,其针对疾病集中在抗风湿类、胃炎、哮喘、皮肤病、糖尿病、男性疾病等方面,大多是慢性疾病且具有普遍性。
  违法药品、保健品广告又是如何忽悠消费者的呢?
  据药监局等网站资料,违法药品、保健品广告一种是未经审批而刊播出来的,另一种虽经过审批,但擅自篡改审批内容。篡改的内容常见的有虚假承诺,如“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等,另外借用权威专家、机构、患者来夸大效果。
  此外,使用绝对化的语言和伪科学表述也是虚假广告的常用伎俩,如“国家级新药”、“最先进制造方法”等。还有一些是将非药品当作药品宣传,如一些保健品声称可以治疗糖尿病、肿瘤等疾病。
  “你在买药的时候为什么会上当,保健品为什么能当药来卖?因为消费者不看批号,不看上面到底是药品标识的,是食品标识的,还是保健品标识的,所以买药后容易被骗。基础的用药意识消费者应该掌握。”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副教授李兰冰表示。
  此外,去年前三季度查处的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广告骤增也有技术原因。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透露:“违法药品、保健品广告暴增与药监系统加大了广告监测的力度,监测覆盖媒体范围增大有关。比如今年药监系统广告监测范围增加了互联网、广播等媒介。”
  违法药品、保健品广告爆炸增长的背后,则是一个广告商与媒体的利益联盟的局面,现实中并不乏一些媒体为了广告费与广告商合作,互惠互利。
  据荣昌传播公布的数据,2011年药商向电视、报纸等媒体投放药品广告额超500亿元,同比增长6.8%,药品广告为全国第五大广告投放主体,以致违法药品、保健品广告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屡见不鲜。
  以报纸为例,国家工商行政部门对2011年全国70种都市类报纸进行广告监测,而监测的广告对象主要是针对药品、医疗、保健食品、化妆品和美容服务类广告,结果发现部分都市类报纸广告平均违法率为40.46%,比上年增长了6个百分点。另外有10种省级都市报广告严重违法率超55%,最高的广告违法率达到75%。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