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治肝需先“实脾”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2-11-05 13:54:01 热度:1003

□ 本报记者 熊昌彪

  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单位日前召开的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高级研修班暨全国首届李东垣学术思想研讨会上,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张书文、河北中医肝病医院主任医师耿兰书等中医专家指出,治疗慢性肝病时“重脾胃”效果好。
  我国是慢性肝病大国,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就达1.2亿以上,另外脂肪肝等其他慢性肝病的发病率也很高。据张书文介绍,感受湿热疫毒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成因,时邪疫毒入侵体内,蕴结于中焦,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交蒸与肝胆,肝失疏泻,导致慢性肝病发生。另外,饮食不节,损害脾胃,常致脾虚运化失司,湿浊内停,也是慢性肝病的成因之一。因此,中医药对慢性肝病的治疗通常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从病因论治,可清热解毒利湿;从肝论治,可苏肝解郁,行气活血;从脾论治,可健脾益气,运化水湿。张书文说,在实际医疗过程中,从脾胃论治慢性肝病,效果也很好。
  耿兰书根据自己多年治疗肝病的临床经验总结认为,肝病先脾胃关系最为密切,顾护脾胃对提高肝病治疗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病情预后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他分析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土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体病情的恢复与恶化;脾居中州,是运化水湿的枢纽,培土以荣木,健脾以利湿,实为慢性肝炎治则的一大关键。肝病对脾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胁痛、腹胀、纳呆、便溏、乏力等肝郁脾虚证候与胃脘胀满、呃气、呕恶、纳呆等肝胃不和的症状,治疗除疏达肝气外,尚需加参、芪、苓、术、甘草、大枣、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益气健脾之剂,及苍术、厚朴、陈皮、茯苓、苏梗、白蔻、焦曲、内金等和胃中药。耿兰书表示,“疏肝健脾和胃法”是自己在肝病临床中最常用之法,时时注意顾护胃气,不同程度地选用白术、大枣,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选用红参、灵芝可滋补元气、益肾健脾。耿兰书认为,因为慢性肝病多疗程长,长期用药对胃气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很多病人长期服药依从性差,故注意保护胃气也有利于病人完成系统治疗。
  现代研究也表明,乙肝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耿兰书认为,脾健则免疫功能增强,对慢性肝炎免疫力低下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临床观察到黄芪以及常用的补脾益气药物,对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故要强调治肝尚需实脾的重要性。
  耿兰书说,肝脾肿大乃湿热疫毒内袭营血,病久阻于肝脾之络所致。临床治疗中发现,部分患者肝细胞功能损害较轻,但脾脏较为肿大,其原因或既往曾反复外感、多次发烧,营卫失和,或因脾气亏虚、胃失和降,长期腹胀便溏、纳差、消化不良因致运化失职,精微不化反生痰瘀,内积而成脾脏肿大。慢性肝炎、肝硬化就整个病程而言多属本虚标实,除肿大的肝脾作为积块属实证外,每露正败之象,如乏力、消瘦面黄、纳呆便溏等。一味攻伐非但于消积无益,反使脾气更虚、预后更差。古人曾有“健脾即可以磨积,脾健积自消”之说。这也是体现久病治本的一个方面。《活法机要》中也明确指出:“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肝实质细胞损伤及机体免疫机能的变化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扶正补益、健脾益气中药可保护肝细胞,调控机体免疫功能,同时还可以在不同水平上影响结缔组织的代谢,与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药同用可取得相得益彰之效。临床实践证明,益气健脾结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病,比单纯应用活血化瘀法效果要好。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