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2-11-05 13:31:14 热度:804
□ 赵春杰
合理用药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合理用药有五个正确:正确的药品、正确的剂量、正确的给药时间、正确的给药途径、给予正确的患者。合理用药应从用药过程和用药结果两方面进行考虑。
用药过程是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就要考虑用药的适当性。最基本的要求是:“五个适当”。
适当的药物 选择的药物最适合治疗某一患者的这种疾病。正确选药是合理用药的首要环节,在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
根据疾病与患者的机体条件,选出最适当的药物,使药物的药效效应和药动学特点都能满足治疗的需要。
要注意药物与机体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多种药物联用时,选择适当的合并用药的品种和方式。
对于小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对患者生理、病理情况结合药物综合考虑,审慎选药。
适当的剂量 剂量恰当是指药物治疗时,使其在最小的毒副作用下发挥最佳疗效。要求我们必须强调个体化给药原则。对于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当按实际体重和肝肾功能计算出合适的给药剂量。有些药物还应精心设计适当的初始剂量和维持剂量,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及时调整给药剂量。
适当的时间 药动学研究动态地揭示出,药物进入人体后存在着显著的“时——效”或“时——量”关系。因此,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必须设计适当的给药时间和间隔时间,以保证血药浓度的坪值上限不高于出现毒性的浓度水平,下限不低于有效浓度水平,在最佳时间发生预期的作用,尽快控制病情。
有这样一个实例,一个婴儿腹泻,伴有脓血便,经化验和细菌培养证实是细菌性痢疾,医生给予磺胺等药物治疗,同时使用乳酶生和复合维生素B。从诊断和治疗用药看,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错误,但由于在给药时,没有告诉患者家属,磺胺与乳酶生应间隔一定时间服用,结果因乳酶生被磺胺杀灭,而未能发挥正常的药理作用。而磺胺也因耗损在杀灭乳酶生上,降低了它自身的药物浓度,使一个本来很快可以控制的婴儿腹泻迁延达40天之久。要不是后来发现并加以纠正,还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适当的途径 正确的给药途径是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药效学和药代学的特点,不同的用药途径也各有利弊,用药方式的简便对于一些特殊病人群来说尤其重要。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和不同给药途径,会引起不同的药物效应。比如,硫酸镁注射给药产生镇静作用,而口服给药则导泻。由此可见,给药途径与药物治疗效果有很密切的关系。
适当的患者 强调用药必须考虑用药对象的生理状况和疾病情况,首先遵循对症用药的原则,区别对待。对特殊患者,如老人、儿童、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良、过敏性体质和遗传缺陷患者,要充分考虑其用药禁忌。对一般患者,也要考虑其个体差异,不能按一种治疗方案实施。
合理用药的另一方面考虑因素是用药结果,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前提 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反应停”事件,是典型的药物导致胎儿畸形的例子;2006年5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 事件;2006年8月,安徽华源药业的九个批号的“欣弗”克林霉素注射液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同样造成患者死亡。
这些事件都提示我们,保证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基本前提。一般情况下,应按照规定的剂量严格用药,特别是对于毒、麻、精神药品都有其极量限定。对于一些毒副作用大,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必须强调因人而异的个体化给药方案。特殊情况和特殊患者还要特别考虑。
有效性是用药的首要目标 人们使用药物,就是要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不同的药物用于不同的目的,其有效性的外在表现不尽相同。判断药物有效性的指标有多种,临床常见的有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无效率等,预防用药有疾病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等。
经济性强调以尽可能低的治疗成本取得较高的治疗效果 应避免浪费,合理控制有限的医疗资源,以减轻患者及社会的负担。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不合理用药是相对于合理用药而言的,现实中,不合理用药现象屡见不鲜,轻者给患者带来不适,严重者甚至酿成药疗事故,为了更好地实现合理给药,要对不合理给药的情况加以了解。
滥用或盲目应用抗菌药 人们在很多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的情况下,滥用抗菌药,或在术后等情况下长期使用抗菌药,这样造成了耐药菌大量繁殖和各种不良反应。“超级细菌”等的出现,已经使人们在与细菌的斗争中面临窘境。
选用药物不当 指患者存在用药病症,但选用的药物不对症,对特殊患者有用药禁忌或者合并用药配伍失当等。
用药量不足 包括剂量太小和疗程不足,多发生在因畏惧药物不良反应,预防用药,或以为病情减轻过早停药的情况下。如阿莫西林胶囊,成人3次/天,一次0.25克,药物浓度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从而起不到治疗的效果。
用药过量或过分 给患者使用了对症的药物,但剂量过大或者时间过长;给轻症患者用重药、联合用药过多等。医生在使用药物时不知道其药物剂量,或者是在用药时未对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具体化(儿童、老人、肝肾功能不全、孕妇)。老年人一般用药以成人的2/3~3/4为宜;儿童则应根据体质量、体表面积使用。
不合理的药理配伍 药物的理化性质不同,配伍后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例如维生素C与核黄素配伍,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核黄素为两性化合物,其氧化性大于还原性。二者同服产生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使核黄素因被破坏而失效。稀释液选择不合理:有的医生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属于不合理用药。此类药物在近中性溶媒中稳定性好,所以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是理想的溶媒,在偏酸性或偏碱性溶媒中均不稳定。特殊情况例外,如某些心功能不全患者,为避免诱发心衰,可用葡萄糖做溶媒,须在2小时内滴注完毕。
不适当的合并用药,会发生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不是根据治疗需要和药物特性设计合理给药方案,无必要或不适当地合并使用多种药物,致使发生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
速效杀菌药物与速效抑菌药联用,如β-内酰胺+大环内酯类药物,β-内酰胺属繁殖期杀菌药,作用机制在于干扰细菌粘肽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失,细胞液泄出而死亡,对繁殖期的细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氯霉素、林可霉素,为速效抑菌药,可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使细菌由繁殖期进入静止期,从而减弱β-内酰胺的杀菌作用。但近来有报道,β-内酰胺+大环内酯类药物二者在治疗非典型肺炎上有明显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如果确实要联用,首先使用杀菌药,然后使用抑菌药,即在输液的前后顺序上要注意。
中、西药的不合理应用 通常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其实中药与西药配伍禁忌的情况很多,如洋地黄类药物不宜与麻黄联用,因麻黄的主要成分麻黄碱具有兴奋心脏的α受体和β受体的作用,可增强洋地黄强心苷的作用和毒性等。中药与西药配伍在化学方面可能发生中和反应、络舍反应等。(中)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3
2024-12-29
2024-12-28
202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