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2-10-24 15:14:15 热度:1124
□ 本报记者 胡 芳
10月16日下午4点半,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计划。复星医药此次计划发售3.36亿股H股,其中3.02亿股(约90%)用于国际发售,其余3360.7万股(约10%)将于香港发售,每股作价最高13.68港元,集资最多52.9亿港元,定于10月30日挂牌。
自此,耗时两年之久的复星医药H股发行“长跑”终于临近撞线。
16日晚间,复星医药执行董事兼董事长陈启宇接受了上海、北京两地记者的采访。他表示,国际投资者看重的仍是中国医药市场的前景,复星医药也将借此次H股上市,立足于中国市场,聚焦制药主业。
受到国际投资者青睐
复星医药H股发行,一直备受业界关注。去年3月,复星医药公布H股发行议案,募集资金用于境内外并购、研发平台拓展、现有主业拓展和补充流动资金;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核准复星医药发行不超过5.47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此后,复星医药一度放缓H股上市计划。今年7月,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招股计划延迟18个月。该公司称,此举是为了使A股股东利益最大化,并将根据境外资本市场情况择机发行H股股票。业内人士指出,这恐怕与香港股市波动,走势不尽如人意相关。
对于市场关注的时间点问题,陈启宇直言,纯粹是“流程”使然。“我们是A股上市公司,又要在香港上市,一方面要符合中国证监会的政策,另一方面也要符合香港的政策。可以说整个过程是‘过五关斩六将’,有很多程序要走。”
尽管行情欠佳,复星医药此次H股发行仍然受到国际资本的青睐。资料显示,瑞银香港、中金香港、摩根大通和德意志香港分行等担任此次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保荐人;美国保德信金融(Prudential Financial)及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IFC)成为复星医药H股的基础投资者,分别认购了50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股份。
“今天是路演的第一天,参与的国际投资机构质量很好,我们与其交流也非常顺畅。”陈启宇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据他透露,国际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是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国医药市场发展的前景;二是复星医药的业务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复星医药的财务状况。“较之国内投资者,国际投资者更看重公司的研发能力、产品线布局以及今后的发展战略。”
他表示,保德信金融和国际金融公司之所以成为复星医药H股基础投资者,一方面是看中了中国医药市场的广阔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则是认同复星医药的业务模式。
国际化战略立足中国
对内地企业来说,选择赴港上市,一方面是为了募集资金,但更重要的则是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陈启宇直言,借助H股,复星医药不仅能直接跟国际投资者交流,同时,还有利于公司品牌国际化,以及将更好的国际医药产业资源带到国内。
陈启宇表示,复星医药的国际化战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立足于中国市场,通过与国际优势公司接触,将国际先进产品、技术以及好的产业资源引入我国;二是实现复星医药的仿制药乃至创新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前者是当下复星医药最为核心的任务。
据IMS公司预测,我国将于2015年成为世界第二大药品市场。近年来,世界知名跨国药企纷纷在我国扎根布局。陈启宇认为,中国市场已成为国际竞争市场,在国内,复星医药也面临着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必须通过产品和技术的优化,提高在国内医药市场的竞争力。
2011年9月,复星医药与瑞士龙沙集团在浦东张江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有业界人士分析认为,复星医药此举就在于利用龙沙公司在前期研发上的优势,以及复星自身的制造优势和市场营销优势,共同开发中国市场急需的高技术壁垒药物。
而面对国际市场,陈启宇表示,桂林南药的抗疟产品已被世界卫生组织采购。复星医药正在考虑如何将旗下沈阳红药的抗结核产品推向“更为广阔的市场全球”。
“我们长期关注美国仿制药市场。”陈启宇说。有资料显示,重庆药友已经通过加拿大GMP认证,并向美国递交了ANDA的申请。但陈启宇强调:“只有在产品研发上有优势,我们才考虑进入。”
资料显示,此次募集资金所得的48%将用作收购或与医药制造商、分销商及零售商等进行整合,23%用于偿还债务,19%用于现有项目及研究项目外的研发,10%则用于一般运营。
对于此次募集资金并购的方向,陈启宇坦言,将继续围绕治疗领域完善产品线,以及提升市场占有率来寻找合适的收购对象,即围绕企业确定的五大治疗领域(新陈代谢及消化道、心脑血管系统、抗肿瘤及抗感染等),寻找有细分行业领先度的、“即将上市或者刚刚上市的有市场潜力的”产品。
一加一减 聚焦主业
根据IMS数据,以2011年制药分部收入计算,复星医药已成为中国五大本土制药公司之一,业务分部包括制药、药品分销、医药服务及诊断产品与医疗器械,整体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于2009年~2011年达29.3%,毛利复合增长率高达40.3%。
但是瑞银在近日研报中指出,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的盈利总额中仅16%来自核心业务,其余皆来自投资。复星医药除了自营业务外,还持有国药控股32%的股份。此外,复星医药的持股还包括1家香港上市公司、7家深市上市公司、2家沪市上市公司以及1家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由于擅长投资,在业内,复星医药一直有“医药行业PE”之称。
面对此类评价,陈启宇指出,复星医药的整体定位是一家全产业链的医药企业,而不是投资控股公司。在并购过程中,公司已形成了实业发展和资本运作的双轮驱动。未来公司将通过“一加一减”聚焦主业。“一加”就是企业将在药品研发、生产、营销、并购方面有所增加。“一减”即逐步减少复星医药在非控股资产上的比重,将非控股业务退出后所获得的资源投入到主业上来。
他强调,复星医药虽不一定直接派高管进驻被并购公司,但下属企业战略方向、目标市场和重大生产设施建设等重大事项都由总部决策。在加强对下属企业控制的同时,公司力图通过下属企业之间资源的整合,为未来的内生式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近两年,复星医药做了两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研发整合和营销整合。在研发体系建设上,总部直接管控和投入研发资源,不通过下属子公司;在营销方面,则主要通过重庆药友和徐州万邦的销售团队建立营销平台。也就是说,在产品线布局方面,企业之间各有分工,但在销售方面,则将那些营销能力不强的企业产品暂时整合到营销平台来。”陈启宇说,复星医药未来的并购仍将注重资源整合。
不过,陈启宇强调,无论是医保覆盖面的提高,还是国家对行业创新的扶持,都给国内制药业带来了巨大机遇。“未来,我们将把更多的资源放在制药上。”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9
2025-04-19
2025-04-15
2025-04-05
2025-03-28
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