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2-10-18 15:01:54 热度:1026
□ 郝长颖
糖尿病患者应坚持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服用药物三步曲的综合治疗,在遵医嘱的同时要注意自我调节。
饮食控制
对于血糖偏高或被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及其家属,饮食控制是一项艰苦的任务。在想多吃而不能多吃、爱吃又不能吃的矛盾中,一定要认识到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和饮食治疗的关系,坚定信心,坚持饮食控制。这是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但是,控制饮食绝不是尽量少吃,因为长期饥饿,热量不足可导致机体自身消耗,不仅会出现消瘦、抵抗力减弱,而且可能会加重病情。
糖尿病患者还要保证每天的进餐时间,进餐量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尽量戒烟、忌酒。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如合并冠心病、血脂异常的,要限制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的摄入量。多吃粗杂粮及豆类、蔬菜等,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能有效防止血糖吸收过快,还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防治便秘。
总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要学点营养学知识,合理安排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制订出自己较为理想的食谱。
中药调节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中医学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论述较为详细,认为其发病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延日久,阴阳俱虚,导致瘀血内阳。瘀血不仅是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而且还是诸多并发症的致病因素。
全国著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与天士力长期合作,将临床应用多年的经验方,以现代中药制剂工艺制成“消渴清颗粒”。颜德馨教授结合古人论述与自身的临床实践,独辟蹊径,从健脾活血论治消渴病,选用苍术、知母、生蒲黄、地锦草等中药组方。该方具有滋阴降火、清热化湿、活血化瘀之功效,可配合西药调控血糖,更可改善各种糖尿病患者的燥热症状。
综上所述,对于血糖异常者或糖尿病患者,均应重视饮食控制,加强体育锻炼,在遵医嘱的同时,多了解糖尿病知识,同时重视中医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4-19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