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中医要有文化自信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2-08-23 12:59:17 热度:973

王君平

  ●对中医来说,最重要的是“传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而不是等待西方的认可
  
  从7月开始,澳大利亚本地的中医师均由全国统一注册管理。这意味着中医师在澳洲终于获得合法的行医身份,彻底告别“黑户时代”。这是中医首次在发达国家获得正式承认及注册。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医在海外长期受到主流医学的排斥,再加上舆论对中医持有成见,中医在澳大利亚获得法律认可与保护,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中医能够在发达国家获得法律认可,关键是中医的功效得到患者认可。数据显示,全澳中医及针灸诊所每年服务约280万人次,其中80%的患者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主流社会群体,全行业年营业额达上亿澳元。在世界范围内,目前中医药在162个国家或地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全球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有统计显示,现在在国外执业的中医师70%是“洋中医”;中医服务的患者70%是外国人。
  不能否认,西方对中医持怀疑态度的还是占多数,持完全否定态度的也不鲜见。中医药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面对异质文化,适当做些灵活变通是必要的。但如果为了获得西方的认可,用西医的标准改造中医,削足适履,让中医中药不姓“中”,这是万万不行的。失去了文化的土壤,丢掉传统的特色,中医药就失去了生存的价值。因此,中医药绝不能“去中国化”。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对于中医,西方人有偏见是正常的。让人不解的是,总有人对中医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西医是科学,中医是非科学,对中医药国际化的进展和起步,都不愿看到,甚至矢口否认。否定或者反对中医的人,其实是一种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总是认为外国的月亮圆,中医肯定不如西医。
  对中医的不自信,与我们落后挨打的近代史有关。在睁眼看世界的过程中,部分知识界精英没有了自信,无形中将中医文化边缘化了。正如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所说:“在中西文化的比较分析中,很容易加进许多非理智的情感因素,不是‘东倒’便是‘西歪’,难于在两种文化的碰撞中找到恰当的安身立命之处。”总体而言,这一百多年的中医衰败历史,让人们对中医文化产生了“不科学”的偏见,甚至误解。
  对中医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文化自信,而不是等待西方的认可。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说:“越有自信的地方越是不需要地标的,因为他就生活在那里。” 而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需要破除文化自卑。如果中医工作者都不相信中医,遇到疾病不敢用中药,或是治病毫无主见,用药毫无依据,那么还有谁相信中医,中医还有什么希望?
  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只有坚持 “传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让更多人体会到中医的真实疗效,才能获得公众对中医的信任。如果没有文化自信,中医很难真正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