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黄林平:治疗乳腺癌是门艺术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2-07-24 23:16:40 热度:971

栏目主持 贾晓宏

    人物档案
  黄林平,主任医师,教授。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主任、乳腺肿瘤中心主任。先后就读于中山医科大学和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曾在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及美国匹兹堡大学研修。主张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对乳腺癌病人实行系统化、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擅长应用先进设备进行乳腺癌早期诊断,注重在治疗乳腺癌的前提下,减少并发症发生和功能损伤,结合病情和病人意愿,从外观美学角度开展保乳手术。

    最近几年来,乳腺癌一直高居女性癌症发病排行榜的第一名。本市每年新增的女性癌症患者中,每5人就有1人罹患乳腺癌。新近发布的《北京市2011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显示,本市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经从2001年的31.88/10万上升到2010年的61.66/10万,10年间增长了93.4%。
    在各种恶性肿瘤中,乳腺癌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凶险”,大约有90%的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可超过5年,这在医学上已经属于临床治愈。正因为如此,医生们在根治乳腺癌的同时,更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乳腺癌治疗已经从早期的“保命”上升到“保功能”、“保美观”层面。
    “一刀切”是20年前的水平
    黄林平说,以往治疗乳腺癌,经典方式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和乳腺癌根治术。简单来说,前者需要切除“生病”的乳房并清扫腋窝淋巴结,而后者切除的范围更大,术后患者有可能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或者上肢水肿等并发症,有的乳腺癌患者因此拒绝手术。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数据表明,早期乳腺癌病人采用保乳手术可以达到与传统手术相同的生存期,手术切除的范围也越来越小,“倒是有些患者和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还比较保守”。在黄林平的诊室里,有些女性患者就诊时自己提出希望彻底切除乳房,“她们以为只有切得彻底才算是治疗得彻底。”黄林平解释说,现在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很多,不仅有手术治疗,还有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医生在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病理诊断结果后,可以帮助病人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一刀切”是20年前的水平,但“保乳术”的前提是不能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也就是说,能够接受“保乳术”的患者必须要通过“病理关”:如果病人罹患的乳腺癌在病理分型上属于相对比较“善”的类型,加之肿瘤处于早期,就可以考虑保乳;如果癌症病理分型属于恶性程度高的类型且病情处于中晚期,恐怕还要进行全切手术。
    查体方法有讲究
    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许多患者一发现可能已属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黄林平说,通过定期查体,可以发现非常早的病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保乳术”的前提。筛查乳腺癌的方法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B超、钼靶和核磁等。黄林平建议女性40岁以后应定期到医院检查乳房,“可以做一个彩超再配合钼靶检查,乳腺癌检出率能达到90%以上;40岁以下女性只做B超即可。”
    早期被揪出来的肿瘤,通过微创进行活查,可以在病理学上明确肿瘤是良是恶,还可以在基因分子水平层面判断恶性肿瘤的程度。中日友好医院配备的微创活检设备麦默通,可在超声引导下对体积较小、触诊不清、性质可疑的病变进行微创旋切活检,直径2厘米以内的良性肿瘤甚至不用开刀就可以切除。
    黄林平说,乳腺癌手术治疗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技术,包括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射频技术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对于不适合保乳的部分患者,乳腺外科医生与整形科合作,在切除乳房同时就能完成乳房再造。不过,“患者到底适合哪种治疗方案,还要根据病理分型及癌症分期科学选择。也许今后一些乳腺癌病人不用开刀就可以根治。”
    补白
    不少人都认为乳腺癌是女性的“专利”,黄林平说,男性乳腺癌发病率很低,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有1%是男性。与女性相比,男性乳腺癌患者发病一般比较晚,多在65岁左右;此外,肝脏不好的男性患乳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
    黄林平说,正因为乳腺癌的特殊性,因此,乳腺癌的治疗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医者医治的不仅仅是病,还有患者的心,请家属参与其中,共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事半功倍。本报记者 贾晓宏 
    通讯员 郭丽萍 欧洁 J146  
    阎彤 摄 J124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