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移植瘤生物信息分析新算法开发成功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2-07-24 14:38:00 热度:959

可促进抗肿瘤新药开发和癌症机理研究

  本报广东讯  7月17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宣布成功开发出一套适用于异种移植瘤模型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新算法——PDXomics。该算法能够将移植瘤与宿主基因组序列进行区分,有效地排除后续分析中异源物种数据的污染,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可使移植瘤模型更为有效地应用于抗肿瘤新药开发和疾病机理研究。
  移植瘤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的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肿瘤学、免疫学、HIV病理学研究以及新药筛选,尤其在当前的抗肿瘤药物研发和癌症机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常用的异种移植瘤模型多是在裸鼠或重症联合免疫缺陷性小鼠(SCID)上进行的。近些年随着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为移植瘤模型提供了更好的遗传背景支持,有助于优化和筛选更好的异种移植瘤模型。同时,在抗肿瘤药物筛选、评价及肿瘤治疗过程中,对移植瘤基因组的深入剖析,可进一步了解药物与肿瘤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鉴定相对应的可用于个性化治疗的潜在生物标记,从而为疾病机理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支持。
  然而目前的问题在于,对移植瘤样品进行全基因组或转录组测序时,无论取样操作如何谨慎小心,都无法避免小鼠基质细胞对移植瘤细胞造成污染。加之小鼠与人类的基因组序列同源性很高,移植瘤中混入的小鼠序列都可完全匹配到人类基因组上。因此,按照常规的生物信息学流程分析,就会导致分析结果假阳性率非常高。而且模拟数据显示,无论测序深度达到多少,这种外源序列污染的影响都是无法消除的。因此,小鼠基质细胞污染导致移植瘤测序后续的生物信息分析变得错综复杂。
  新开发的PDXomics算法,能够高效、精确地过滤掉移植瘤中小鼠基质细胞的污染。可以将移植瘤测序所得的短序列匹配到包含人和小鼠基因组的混合参考序列集上,保证在对人和小鼠共线性区域进行分析时,能够过滤掉小鼠基因组DNA,而不会把人的基因组当作小鼠序列剔除。
  通过对该流程进行综合评估,研究人员证实,这套新的流程算法能够显著地降低单核苷酸突变检测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
  (张钫  刘佳)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