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中医药传承应遵循四个“必须”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18-01-06 11:30:50 热度:547

孙光荣

  在我国整体发展步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把中医药这一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做好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是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而要做好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应当遵循以下四个“必须”:
  一是必须认清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形势。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的发布、国务院中医药事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确立,都表明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论断的正确性,就是“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期”,中医药事业发展已经纳入国家战略,走进了新时代。而我们师承工作的指导老师和学术继承人,是中医药继续教育战线的先锋部队,必然也必须肩负起继承创新中医药学的历史使命、时代责任和本职担当。
  二是必须按时完成学术经验传承的工作任务。
  所有师承工作指导老师都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的统一规定,签订了师承工作合同书,对学术经验传承的时限、内容、完成方式上都有明确的要求。老一辈中医人,一定会全心全意将自己的一点一滴学术探讨心得和敝帚自珍的临床积累体验无私地奉献给中医药的今天和未来,希望并深信各位学术继承人也一定能够全心全意继承并发扬光大。
  中医药师承教育是中医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是单纯地追求学得具有特效的一方一药。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同志要求中医执业者向老一辈中医人在医心、医德、医风、医学、医术、医文六个方面要重点继承: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坚持不懈的追求、大医精诚的传统、中医药经典的研修、师门方术和方药的独家妙用、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的心胸和医论医话医案的撰写等,都是必须学求有获、学求有成的内容。要在传承中充分保有中华文化的基因与命脉,要在创新中充分彰显中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这样才能不辜负国家的培养,才能不辜负先辈期望,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的苍生大医。
  三是必须符合时代的脉动。
  当今时代,我们国家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正在强起来,科技在日益月异地迅猛发展,我们中医人绝对不能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在传承中医药事业发展中,要符合时代的脉动。比如,大数据这个新时代的新技术,并不完全是西方思维的产物,恰恰是具有东方思维的特征,甚至可以说是符合中医思维的产物。众所周知,西医诊治疾病侧重于结构、静止、局部、微观,讲究的是确定性、对抗性、精准性;中医诊治疾病侧重于功能、动态、整体、宏观,讲究的是可及性、包容性、平衡性。而大数据就是通过海量数据的分析,获得可及性、包容性、平衡性。这就是几千年来老中医经验方经过亿万人次临床实践筛选而沉淀出来的有用、有效的原因所在,而不是根据实验室数据人为地制定的规范、标准和路径。所以,大数据这一现代科学技术完全可以在中医传承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同时,我们还必须懂得,中医药学历来是讲究吸纳和包容的,对所在时代的其他哲学、科学和医药学也是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所以在师承工作中,我们要虚心学习其他医学、其他流派,一方面决不容许贬低、诋毁老师辈,一方面也不容许贬低、诋毁其他医学和其他流派,因为我们要深深懂得,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归根结底我们不是为名为利服务的,而是人民至上,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中医药人应明白:“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而健康的保障离不开中医药,因为中医药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中医药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武器,而学术经验的传承,就是掌握这一武器的关键。
  四是必须为卫生与健康、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师承工作的指导老师和学术继承人都是经过本单位、本省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层层选拔出来的,既充分考虑到各临床学科和各学术流派的学术经验传承的需要,也考虑到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传承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地区乃至全国的中医药事业发展,是为了人民的健康,是为了建设健康中国,所以在“传”与“承”的过程中,时时刻刻要胸怀本地区乃至全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局,尽我们的心、尽我们的力,为本单位、本地区和全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作者为第二届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研究员、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改革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