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7-07-21 21:19:14 热度:774
王君平
●西医学中医,不是学中医一方一药的招式套路,而是学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思维,融合中西医优势,为全球健康提供“中国处方”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建立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鼓励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攻读中医专业学位,鼓励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对此,有人质疑:先进的西医为何学落后的中医?“西学中”不是开倒车吗?
其实,西医学中医始于上世纪50年代。我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等都是“西学中”的典范。近年来,我们一直提倡“西学中”,但多是号召和鼓励,此次国办《意见》明确了西学中要形成制度。
中西医是两种异质医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生活中,不少人被西医判死刑,抱着一线生机,经中医治疗起死回生。随着时代的发展,西医遇到很多无法解决的难题。例如,以对抗治疗为主的医学模式,并不能遏制慢性病增长趋势。而中医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优势。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出“治未病”思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这是解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本之策。如今,“中国处方”正在被欧美等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中医药已经传播到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人,更应继承和发扬这笔珍贵的医学遗产。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是西医学中医,而不是中医学西医?因为,在现行的医学体系和教育模式下,中医必须掌握西医知识,西医却不必掌握中医知识,结果导致众多西医走上临床后,除了一些中成药名称之外,对中医知识一片空白。据统计,临床上70%的中成药是西药开的,但不少西医并不懂中药药性。西医学点中医,至少不犯常识性的错误,病人也不会吃错药。“西学中”的必要性还在于,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但只凭中医还是有宝挖不出,需要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医的经验,需要有西医参加整理,单靠中医本身是很难整理的啊!”“西学中”是用西方现代医学的方法整理、挖掘中医药学这个宝库。屠呦呦获诺奖就是很好的例证。国医大师吴咸中院士被誉为“中西医结合的擎旗人”,他说,如果不是中西医结合,他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外科大夫。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互学互鉴的今天,鼓励“西学中”,汇聚中西医之长于一身,可以更好地应对人类健康新挑战。
西医学中医,最忌讳固执己见,用西医的思维方式评价中医,用西医的标准和术语改造中医,这样的结果适得其反,甚至会扼杀中医。西医学中医,“归零”心态最重要,不是学中医一方一药的招式套路,而是学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思维,融合中西医优势,实现中医宏观整体与西医微观局部相结合,共同促进未来医学的发展。
西医学中医不是开倒车,而是搭上了中西医融合的顺风车。让更多的西医学习中医,必将壮大中医队伍,放大中医优势,为全球健康提供“中国处方”。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