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医疗废物 这样“转危为安”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7-05-26 08:49:42 热度:685

苏州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监管方式,实现全程追溯

本报记者 姚雪青

  核心阅读
  医疗废物因含有传染性物质、有毒有害性物质等,随意丢弃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等造成巨大威胁;另一方面,不法分子买卖回收医疗废物进行再加工的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
  医疗废物应由谁来管?怎么管才更有效、更安全?今年二月底,江苏苏州市创新应用互联网+技术对医疗卫生重点环节进行在线监管、全程追溯。三个月来效果如何?目前还存在哪些困难与问题?
  
  医废处理全程留痕
  对医废的上传、入库、出库等实时跟踪,出现异常则自动报警
  医疗废物从产生到转运、再到集中处置,有没有处于严密的监控之下?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
  一个周一的下午,苏州市苏锦街道苏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当班护士汤奕莺,来到四楼的医废处置室,经过清点发现,该中心四个科室已将这两天各自收集的医疗废物分门别类送过来了。她按照损伤类及感染类的分类,将这些垃圾收拢进两只黄色的“医疗废物包装袋”中,分别进行称重。
  在处置室里,有一台智能称重终端,将两大袋医废分别称重后,会自动生成信息标签:感染类2.035千克,损伤类3.83千克。标签上有二维码,贴在袋子上后,打开手机APP“医疗废物追溯助手”扫一扫,这些信息便会被自动传送到系统中。
  在苏州,目前较大医院的医疗废物处理,均由具备资质的处置公司上门清运,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则需要先转送到所在片区的医疗废物集中暂存点,再由处置公司定期进行清运。尽管苏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身就是所在片区的医废集中暂存点,但该机构所产生的医废并不能直接丢进来,所有数据也必须按照程序入库。
  确认信息已经上传,汤奕莺提着两袋医废来到位于一楼左侧的片区医疗废物暂存点,这里的工作人员会进行二次扫描、复核、称重。“你看,原始重量是3.83千克、入库重量为3.84千克,在两个百分点的误差范围内,因此系统显示入库成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旦重量等出现异常,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并将情况发送到卫生监督管理平台上,方便监督人员及时介入、追查事故原因。
  据介绍,苏州姑苏区目前已有97家医疗机构参加医废规范化管理项目的试点,该市共有两家具有环保资质的处置公司。上门清运时,公司会同暂存点工作人员一起,第三次进行称重、扫描信息标签,办理交接并在系统校核之后完成出库。
  就在此时,在苏州市卫生监督所,传染病防治监督科科长陆雯玮在办公室只需打开手机APP,就能看到刚才两袋医废的入库信息,并实时跟踪处理进度。“前两天有过一次报警,显示有数据异常没有出库。”陆雯玮说,经过电话联系和现场查看,确认是集中处置单位一位工作人员在出库时因交接不规范导致的,经过追溯立即进行了整改。
  技术覆盖传统盲区
  运送依赖人工、全凭自觉的情况得以改变,精细管理有据可查
  “医疗废物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化学性医疗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具有空间污染性;废弃医疗器械流失或处理不当对人体造成损伤;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医疗废物可引发传播感染性疾病及潜伏性污染。”陆雯玮告诉记者,《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将医疗废物列为HW01号危险废物。
  医疗废物虽“废”,却“有利可图”。不法分子买卖回收医疗废物、利用医疗废物进行再加工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2014年4月,媒体曝光陕西省某医院护工非法倒卖医疗废物;去年,长沙查封十余吨黑心棉,撕开棉絮里面有医疗废物。前不久,南京查出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团伙从多家医院回收一次性输液袋、输液瓶等塑料、玻璃制品进行转手倒卖……
  业内人士坦言,倒卖医疗废物屡禁不绝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市场诚信体系不完善、机制缺失。随着医疗废物的数量不断增多,某些医疗卫生机构为了节省成本,置基本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于不顾,运送不及时、随意丢弃等不规范的现象频发。另一方面,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力量不够等问题依然突出,医疗废物的各环节还处于粗放型的管理状态,医疗废物倒卖有很大“生存空间”。
  针对这一问题,今年2月底,苏州市政府出台“健康卫士531行动计划”,提出建立现代卫生计生综合监管体系,应用互联网+技术对医疗卫生重点环节进行在线监管、全程追溯。到今年年底,苏州姑苏区240家医疗机构将完成在线监管试点,2020年实现全市覆盖,以解决受人力、物力限制所出现的监管盲区。
  “除了转运路径和重量方面,运送医废到暂存点的间隔如超出路程所需时间过长,也会自动报警。”苏州市卫生监督所传染病防治监督科主任王健介绍,以往运送依赖人工、全凭自觉的情况得以改变,同时减少了传统监管环节的真空和漏洞,使卫生监管有据可依。
  苏州市苏锦街道苏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徐燕表示,标签化的身份识别技术省去了人工记录、分析数据的繁琐;绑定责任人后更是时刻感受到监督的压力,在分类及转运上丝毫不敢马虎;在集中回收点还有全程监控,交接过程也更加细致和规范。
  两端衔接有待延伸
  向医废的前后端延伸,未来可覆盖医废处置全部环节
  从医疗废物的打包到上传,再到入库和出库这个过程的卫生监管,可以称得上“全过程、无死角、全天候”,但假如医疗废物没有称重呢?假如在移交给集中处置单位后出现了丢失呢?
  “在目前的技术手段基础上,后续还会再发展完善,首先会向前推进到院内的科室之间。”苏州市卫生计生委监督处副处长刘日记告诉记者,目前的在线监测,以医疗机构上传数据作为起点,某医疗机构收集时将医疗废物直接扔了,或者嫌麻烦而没有称重,暂时还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及时预警,但也并非完全无计可施。实际上,系统运行以后,大数据可以对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量、治疗项目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每家机构医疗废物的基本数据。
  针对医疗废物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其中也有相关单位正在运用或者酝酿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监管的。例如苏州市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市的两家医废集中处置资质单位,一家是高温蒸熟,另一家是高温焚烧,在焚烧环节是实行在线监控的。
  “基于物联网技术,各职能部门之间可以建立协同合作和数据共享。”刘日记介绍,在与集中处置单位交接后,医卫部门还可以主动向环保、公安、工商、食药监、司法等部门报送数据,形成在线监测和追溯留痕的接轨,真正实现一体化,建立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此外,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强行业自律,是保障这一规范化管理项目长效运行的基础之一。
  技术当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软环境”建设上,刘日记建议,一些医废处置工作人员、环卫工人等往往是第三方聘用而不具备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需进一步加强法规知识培训和业务指导,帮助其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特别是加强对医废的认识、识别和判断能力。同时,普及和提高全社会对医废问题的意识和责任,畅通举报途径,也可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合力。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