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6-04-29 09:55:15 热度:789
本报记者 李 颖
根据流行病调查研究,全国有近1000万的房颤患者,他们随时都有脑中风的危险。请关注——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发生时心跳往往快而不齐,频率可达200次/分左右,易出现心慌、胸闷、气短及眩晕等症状,易诱发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心肌缺血等临床危急重症。房颤的致死率、致残率及远期预后与恶性肿瘤相当。记者在“心房纤颤外科治疗国际论坛”上了解到,外科房颤的微创迷宫手术只需要在患者两侧胸壁上打三个钥匙大小的“小洞”,不仅能解决“房颤”,而且能减少90%的脑卒中风险,可谓一举两得。
房颤最大危害是导致血栓
据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邵永丰主任介绍,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各个年龄段都会发生,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明显上升。6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1%,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预计在未来40年,患病率将增加5倍以上。房颤时患者多有头重脚轻、眩晕、明显心慌、气急和无力等症状,生活质量因之而下降。
“房颤的最大危害是导致血栓。”邵永丰介绍说,房颤患者发生脑栓塞,即人们常说的脑卒中的风险比非房颤患者高出6倍,病死率高达24%,且存活者多遗留肢体残疾。可以说房颤是脑卒中的罪魁祸首。“即便血栓没有堵住脑血管,也可能堵塞全身其他部位血管,例如脾脏动脉、肾脏动脉或肠系膜动脉等,引起局部梗死缺血,严重时同样危及生命。”
因此,房颤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房颤就像地震能把房子颤坏,不要等心房大了心功能差了偏瘫了再治疗就晚了。
左心耳切除降低房颤脑卒中发生率
“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和研究发现,左心耳以其独特的结构成为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90%以上存在于左心耳。”邵永丰解释说,人的心脏里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右心室和左右心房,在左心房一角,有一个向左前侧突出的小小囊袋,就是医学所称的左心耳。
左心耳作为心脏原本就有的一个组织结构,是胚胎时期原始左心房的残余,其虽然占位不大,但因其“蜂窝状”结构,导致血液更容易在其中停滞、淤积。而这些血栓在左心耳内部形成后,随时可能脱落并随血液窜到其他部位,从而可能堵塞血管,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
房颤发生30秒左右即可引起脑梗死。房颤使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5—8倍,临床上大约有15%—3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房颤所致。因此,只有尽可能早的治疗房颤,才能更好地预防和避免脑卒中的发生。
通过外科手术,对左心耳进行切除,可使房颤后脑卒中的发生率下降90%。“切除左心耳对心脏没有太大影响,其就如人体的阑尾组织一样,一旦发炎切除后,胃肠功能不会受太大影响。”邵永丰表示,切除左心耳后的影响与其发生脑中风的风险相比,完会可以忽略不计。
内外科联手治疗房颤是方向
“目前国内对于房颤的治疗90%以上是通过内科导管疗法。”北京安贞医院孟旭教授说,自2007年后,外科介入房颤治疗,但占比不到5%,这主要是因为外科手术治疗有切口并且存在医保报销等问题,还未被患者广泛接受。不过,根据病例统计,通过外科一次手术治疗房颤的成功率更高。孟旭介绍,房颤外科治疗对于患有脑梗、消化道系统疾病以及心房大、病史长的房颤患者更为适宜。
此外,多位专家也指出,未来对于房颤的治疗,“内外科合作是方向”。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陈明龙副主任表示,内外科结合是一种精准治疗,在实践中,“内外科医生对患者进行联合会诊,内科医生可以根据疗效,为外科手术的切口位置提供意见,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更利于降低损伤,提高治愈率。”
“内科治疗房颤,患者通常需要做2—3次手术,一次的费用大约为9万元,整个治疗就需要花费20万元左右,内外科结合的治疗方法,费用可能会降低50%。”孟旭呼吁,内外科合作治疗房颤需要医院体制机制上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已在进行有益的尝试。2011年,该院即成立了房颤联合治疗中心,整合了心内、心外科两支团队的力量,优势互补,开展房颤的微创迷宫手术。房颤的微创迷宫手术不仅时间短、创伤小,并且患者术后恢复也更快。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5月至2016年3月底,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共完成胸腔镜孤立性房颤外科治疗100余例,合并脑梗的房颤患者手术85例。无一例重大手术并发症和死亡。其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窦性转复率分别为90%和70%—80%,病人手术后没有再次发生脑中风。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4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21
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