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时间:2016-04-16 09:03:00 热度:486
本报记者周雪松
我国医改持续多年,到现在还不能说取得了成功。《中国健康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指出,医改尚未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不是政府投入不足或医疗卫生供给不足以及管理不善的问题,也不是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不够发达或疾病问题太过复杂,而是现代生物医学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
我国健康研究学者黄开斌先生基于多年来对健康问题的思考,以及对健康学科思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改革并精简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医养强生体系,构建大医学格局和大健康保障体系的“大医改思路”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黄开斌认为,由于近现代医学模式缺陷和错误健康观念的引导,以及社会政治体制、经济利益机制的制约,导致人类追求健康的活动方式主要是围绕着疾病和医疗展开,以致“医改”也仅仅是在“医疗体制”上的改革,甚至当今如火如荼的健康产业发展也是以医疗和医药为中心。可问题是:解决健康问题仅靠医疗防病、治病就可以吗?这样的健康理念和发展模式是否有利于国民健康水平的维护和提高?这些都亟待引起业界精英们的深刻反思和足够重视。
更有意思的是,我们的“医改”目标竟然不是为了国民获得健康而改,而是为了“看病贵、看病难”而改。要知道,防病、治病只是给健康以安全保障而已,消灭或控制住疾病并不等于获得了健康,健康要靠不断建设促进、自我康复和培养成长而获得。足见,整个国民健康的正确观念和维护方式尚未形成,国民的健康知识、健康意识还严重缺乏。也就是说,我们的“医改”目标、健康观念和发展理念都出了问题,急需转变或彻底重建。
从世界各国来看,健康观念也基本停留在疾病防治上,其发展基本是医疗保健服务,尤其是概念比较混乱。比如:健康服务与医疗服务总是混淆不清,以致将医疗卫生体系与健康保障体系混为一谈。其实医疗服务只是健康服务的一部分,应该是服务于危急重症患者,而对于亚健康、慢性病和病后康复以及渴望养生者则应采用非医疗服务,这些才是健康服务的主要部分。不可思议的是,世界各国却几乎把医疗服务作为一种福利,以致人们趋之若鹜,甚至没病的也想去“享受”这种“福利待遇”。其实,医疗是一种“惩戒”才对,因为人的身体犯错了、出了问题就会被送到医院接受医疗惩治和校正。医疗服务怎么会是一种福利呢?健康问题绝对不能单靠医院和医疗治病来解决问题,疾病治疗是取代不了健康治理的,要真正解决健康问题得靠健康建设和健康治理。如今医院产业越发达说明整个国民健康治理越差,健康问题越多。现在我们大量地建医院,发展所谓医疗卫生事业,这样就能够维护好国民健康、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吗?这是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硬性指标吗?
我们是继续照搬或模仿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医疗卫生模式和医疗保险之路,还是应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发展道路,这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思想路线和战略决策问题,也是“医改”决策者们首先应考虑和明确的问题。因为,如果发展道路或路线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去深化“医改”和加大“医疗投入”都是枉然,是达不到健康中国建设之目标。
黄开斌强调,我国自建国以来(甚至是更早)国民健康保障体系一直是以“医疗卫生”体制来统领的,也可以说是用医疗卫生体系来替代或包办了健康保障体系或国民健康事业。这种制度安排和卫生战略如果说在建国之初是正确和需要的话(因为那时的国民生活和卫生条件很差,各种传染病、劳伤和饥饿等都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那么,60多年以后国民生活条件和疾病谱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仍把“医疗卫生”作为国家战略和健康事业发展的总纲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黄开斌认为,无论中国健康发展道路的重新选择,还是大健康保障体系的构建都涉及到“医疗卫生体制”问题。他提出的“大医改”不再是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而是跳出医疗卫生体制并高于这一范畴,进而从更大范围去改革医学模式、医学教育和医政管理体制等,其健康发展道路的选择则是要把“与疾病作斗争为纲”的医疗卫生之路转移到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健康建设为中心”的医养强生和医德厚生之路上来,旨在创建大健康保障体系以覆盖单一而局限的医疗卫生体系。
这并非要完全否定医疗卫生体制。应该说,医疗卫生体系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我们单单选择用“医疗卫生”方式来主导和发展国民健康事业。现代医疗卫生兴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战场伤亡巨大,为了保卫或延续士兵岌岌可危的生命,医生及药剂师发明了各种化学药物,如抗菌药、消炎药、增加或降低血压、血糖的药物等,这些药物对于急诊和抢救伤病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理念是:消灭一切可能的致病菌或打乱人体平衡的因素,以此来减轻伤病员的身体负担,让那些因为枪炮受伤的士兵脱离生命危险。由此,医疗卫生方式大受人们青睐,进而一举成为整个医学的主体,其医学也就成了主流医学,并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经济、政治上的全力支持,进而形成垄断的医疗卫生体系。世界大战已经过去近百年了,而现代医学还停留在“抢救伤病员”的对抗思维模式里。殊不知对抗医疗方式不仅副作用巨大,而且对于许多因环境污染、生存压力、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等造成的现代亚健康和慢性病更是束手无策。甚至,许多原本没有的疾病,正是由于经常过多吃药打针制造出来的,或是手术切换造成的损害或缺陷。所以说现代医学的医疗卫生既在治病,又可能在致病。
在黄开斌看来,我们过去的健康发展思路存在很大的问题,用“医疗卫生”方式来主导和发展国民健康事业无异于作茧自缚。因为医疗只是医学发展中的实践方式之一,只是解决健康问题的一种手段,而且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早就指出,医疗对健康的贡献只有8%,换句话说,医疗不是最佳或最主要的解决健康问题的手段,我们必须跳出这种医疗方式的发展思路,站在更高、更广的健康角度去看待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
总之,医改已不单纯是一个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问题,而应是整个医学模式和医学教育的改革或变革,甚至还有整个医政管理体制、生态环境保护、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文化体系的改革。因此,医改的全新思路及方案设计也就不能只从疾病学、卫生学和经济学来考虑,更应该从健康学、管理学和生态学等来考量。也就是说,医改更应放大范围,从大医学、大健康着眼,以此来设计和实施一种“大医改”的思路和方略。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3
2024-11-23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