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经济建设必须服从于健康建设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时间:2016-04-16 08:57:51 热度:446

本报记者周雪松

    当前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正遭遇一种窘境。《中国健康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国民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一边是国家在不断大规模增加医疗卫生投入,一边是国民健康状况下降风险日益加大;大量证据表明,我们正在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尴尬:我们不仅自己“制造”疾病,而且还花钱“买”病,现在已经到了必须深刻反思的时候了。
    报告显示,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的医院越办越多、越建越大,医疗技术和设备也是越来越先进,但是疾病却是越治越多,真可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家都希望健康,但是真正健康的人却越来越少;大家都不希望生病,但是生病的人还是越来越多。如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医院的生意依然火爆,这究竟是为什么?
    长期致力于国民健康研究的专家黄开斌先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是因为我们的健康观念和发展思路出了问题。总体来说,我们的健康意识还不够强,观念也有问题。长期以来我们采取的是一种以医疗卫生“对抗”疾病的方式,这好比是一场“战争”。既然是“战争”,那么各种伤亡和消耗自然就小不了!
    更多的人可能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规模和医疗技术水平也大大增加,中国国民的健康状况应该是越来越好,但是事实并不乐观,相反,下降风险在加大,这不能不令人惊讶和担忧。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与三四十年前相比,中国男性每毫升精液所含精子数量从1亿个左右降至目前的2000万—4000万个,近年来几乎每年还会下降100万个。在医学上,每毫升精液所含的精子数低于2000万个便可能造成不育,而400万以下则意味着完全的不育症。与此同时,近年来女性生殖能力下降问题同样严重,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不孕不育人群比例从上世纪70年代的1%—2%,上升至目前的10%左右,30年增长了10倍。此外,我国出生缺陷高发,根据国家卫计委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每30秒出生一个缺陷儿童。另有数据显示,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如不有效遏制这一态势,不仅会造成很多家庭的不幸,还会引发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另外报告显示,中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超过9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脊柱疾病,儿童脊柱侧弯症的发病率高达20%,中国人的脊梁问题非常严重,这意味着很多人的脊梁再也挺不起来了。同时中国亚健康人口已超过9亿,已变成全球第一的“肥胖症”大国、全球第一的“三高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大国和全球第一的“慢性病”大国。慢性病主要包括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肥胖加“三高”叫做“死亡四重奏”。在这些疾病中最恐怖的是癌症,已经成为中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呈持续增长趋势,更为严峻的是,这种势头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癌症的死神每15秒降落到一个中国人身上,几乎每3-4个人(或每个家庭)会有一个人将死于癌症。此外影响中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还包括重大传染性疾病和心理精神疾病,前者包括艾滋病、禽流感、非典、口蹄疫等,后者包括自闭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总的来说,中国国民健康危机正在显现。
    那么,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导致人类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其实不外乎两大因素:一是人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出了问题,一是人们自身的内部系统出了毛病。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型,即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医疗方式因素。不健康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医疗方式是造成国民健康问题的“三座大山”。在危害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中,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不恰当的行为和不正常的心理可以通过健康教育来达到消除。但是有害健康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不恰当的医疗方式等又制造出新的更多疾病。特别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医疗的滥用导致国民健康的危机更值得高度警惕。
    黄开斌指出,医疗方式对疾病的防治作用值得肯定,但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疾病思维模式”非常可怕,这是一种“消耗经济”和“再造疾病”模式,已有意无意地走向了健康的反面。实际上,单靠防治疾病的医疗卫生方式来保卫健康不仅非常有限,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因为医药和医疗器械时常会损害人们的健康,是既在治病也在致病,相当于我们自己在花钱“买”病,“看病贵”和“看病难”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大量调查发现,那些人们长寿的地方,很多是偏远的山区,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污染、没有医院,医疗设施可能还相对落后。这种现象非常值得研究。用黄开斌的话说,“健康长寿跟医疗没有太大的关系,医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是为了救命而已,尽量少用”,我们的健康保障模式应该从疾病对抗模式转变为健康建设模式,以此促进和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否则,我们可能长期陷入恶性循环。
    再有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国民生存环境的恶化,这是造成国民健康状况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环境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一般认为生存环境的恶化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等带来的生存环境的严重恶化;再就是农药、化肥和激素饲料等催生的农牧业以及转基因作物、添加剂食品和调味餐饮业等带来的饮食不安全因素;还有日益猖獗的吸毒、违背自然的生活作息方式、激烈的竞争和精神压力等因素。这些时刻对我们的生存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黄开斌认为,国民健康状况的下降追溯到生存环境的恶化,并不能就此划上句号。其实,在很多地方存在重视经济发展、轻视健康建设的现象。所以,我们当务之急必须把国民经济建设与国民健康建设孰轻孰重,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搞清楚。“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人民谋福祉,身心健康对于国民来说始终是第一位的追求,重要性高于一切,因此,国民经济建设必须服从于国民健康建设。”黄开斌强调,就健康而言,适应才是硬道理。人体自身所拥有的自组织平衡机制和自强不息的生机活力是健康和生命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帮助维护和建设提升的,而不是去损害或替代它。一切不利于国民健康建设提升的发展方式,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遭到人民的唾弃,在我们今后的各项政策制定和具体工作中,都要把不损害国民健康视为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作为检验或评价我们实践的一项必备标准,并贯穿到经济建设及各项实践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他同时强调:“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在我们所有获得感中,还有什么比获得健康更重要的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民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服务于国民健康建设的,也足见我们建设健康中国意义之重大,这必将受到全民的欢迎,也必将成为中国发展史上一个全新的起点。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