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像了解感冒一样认识抑郁症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6-03-29 11:17:08 热度:505

张继明

  近年来,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日益引起公众的关注。今年2月份连续两起自杀事件引起了舆论的热议,先是华东师大的江绪林老师自杀,随后是“史学天才少年”林嘉文坠楼。在这两起自杀案例背后,我们都看到同样的“阴影”——抑郁症。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二大致残疾病。目前全球有3.5亿抑郁症患者,我国抑郁症人群约9000万,每年有2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因此,认识和了解抑郁症,提高对抑郁症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从社会层面上防止抑郁症的重要措施。
  作为一种精神疾病,现代社会对抑郁症的认识也日益充分,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误区。抑郁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体验(抑郁情绪不是悲伤,而是缺乏愉悦体验),并不是有抑郁体验就是得了抑郁症。当我们面对挫折、失败等负性事件时,产生抑郁情绪是一种正常反应,一段时间后,我们经过调整是可以走出来的。只有长时间(持续两周)、无原因处于抑郁状态中,才可能是抑郁症。所以,有抑郁情绪不要紧张,但较长时间的抑郁体验是需要警惕的,应该向专业人员求助。
  抑郁症对患病者的影响绝不仅限于情绪,还可以体现在思维活动、意志行为和生理等方面。典型抑郁表现可以为“三低”:情绪低落、思维活动抑制、行为活动减少。抑郁症可以伴有生理不适体验,常见的有无原因的头部不适,胸闷等,但一般来说这些不适都无法找到生理疾病的客观依据。
  关于抑郁症的诊治,目前抑郁症的误诊率还是较高的,因此,需要对抑郁症引起重视的不仅是普通民众,医生队伍尤其是非精神科室的医生同样如此。当前对抑郁症的治疗措施相比20年前已经有非常大的进步,总体而言,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且总体疗效还是很不错的疾病。通过系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方式,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或者明显好转,但及时诊断、系统治疗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另外,在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太典型的抑郁症表现同样值得引起重视。比如微笑型抑郁,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应对社会交往、应付工作、应付家人、碍于面子而违心地强颜欢笑。“微笑”过后或当独处的时候可能体验着更深刻的孤独和寂寞。还有隐匿性抑郁,这类抑郁的症状往往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患者往往抱怨的是各种身体不适,常见的是反复持续出现的各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症状,而抑郁情绪却往往被躯体症状所掩盖,展现得不充分。在寻求解决生理问题时,病人多不找精神科医生,而多往其他科室就诊,往往无法定位病因,导致误诊。
  作为非专业人士,如何面对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呢。首先,不要歧视,不应该从道德角度评价抑郁症状,如指责患者懒散、不思进取、不孝顺等,将疾病与思想问题、道德问题混为一谈;其次,表达真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但不应该是简单的安慰“没事的,坚持一下就好”“有人比你更不幸”等;做好陪伴和支持,陪伴中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充分沟通,家人、亲友的情感支持和帮助对于患者恢复自信、改善症状都是有积极意义的;重视运动的作用,抑郁症患者往往因症状影响不愿参与运动,家人亲友的陪伴、鼓励在此时就是非常重要的支持。
  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对于日益普遍的抑郁症,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像对待感冒一样,加以认识、了解和理解,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知郁、治郁”,避免抑郁症带来更多的恶果。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咨询师、心理学博士)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