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食品报 时间:2016-03-02 11:44:22 热度:705
专家呼吁:其科学精神仍具前瞻性和实践性 要积极践行
营养事业专家、陈云同志夫人于若木终生倾心祖国的营养事业,为营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春秋更迭,岁月轮回。至今,于若木先生已离开我们整整十个年头。2月25日,由陈云纪念馆、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儿童中心、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事业发展中心、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缅怀于若木先生——学习她的营养理念 实践她的健康思想报告会”纪念活动在北京举办。
与会营养专家们指出,“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是于若木先生真实的人生写照。于老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的营养思想及理念至今仍熠熠生辉,未来在指导我国营养事业和食品工业健康发展方面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此外,于老对农业和食品工业发展的到位把握,也值得我国在今后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时深思和借鉴。营养专家呼吁,要学习于老的理论,实践她的理论,让营养学真正为国民健康服务。全国政协副主席、于若木长子陈元等领导出席会议,于若木先生亲属、全国知名营养学专家、于若木身边工作人员、媒体及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会。
本社领导代表全体员工和业界同仁向全国政协副主席、于若木先生长子陈元(右一)送上书法作品,表达对于老的深切缅怀。本报记者 唐卫 摄
作为营养事业专家,于若木先生站在民族兴衰的高度,一直关心国民营养健康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早在我国营养理念还未像今天这样深入普及的上世纪80年代初,64岁的于若木先生在《红旗》杂志上发表《营养——关系人民体质的大事》一文,阐释了营养学的发展及其重要意义。此文一经发表,在当时的社会和营养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对我国营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与会专家指出,于若木先生提出的农业必须向营养与健康转型、加快传统食品工业化进程、保健品平民化消费等观点至今仍推动着我国食品工业及营养事业向前发展;于若木先生倡导的微量元素开发、平衡膳食、营养宣传与普及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于若木先生组织各方力量,不遗余力地宣传、推广我国的营养事业,为幼儿、青少年、老年人的营养健康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学生营养餐、学生奶、食物强化等,至今仍是业界努力推行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于若木营养理念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
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做了视频讲话,强调了营养的重要性和国家对营养健康的重视。中国营养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于若木长女陈伟力,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云纪念馆管理委员会主任潘敏,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保健协会原理事长张凤楼,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刘成果,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等分别讲话。他们系统阐述了于若木先生深入营养学领域的探索、研究成果和意义,缅怀了于若木先生为我国营养事业发展、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营养是件大事!”韩启德谈到,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营养是决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日益攀升的慢性病发病率已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幸福指数。当前,我国不同地区仍面临不同的营养问题,如贫困及偏远地区营养不足、城市地区营养过剩导致儿童及青少年肥胖率剧增。解决这些营养不均衡问题需要营养学的支持和更多实践。“于老的高瞻远瞩是我们所不及的,重要的是如今仍能指导我们的工作,如她推行的学生营养餐、学生奶、营养师工作。”
韩启德介绍,“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营养对于提升国人整体素质至关重要。如今,营养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已具产业化效应,这也必将对李克强总理提出的“2020年完成健康产业8万亿”做出贡献。韩启德呼吁我国营养界的精英们为实现中国人营养健康梦努力工作。
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刘成果在会上谈到,于老对营养理念有过生动简短的表述,“国民的营养很简单,‘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儿肉,五谷杂粮要吃够’,这些都是农业供给的,只要这些量够,营养够,我们就放心了”。这番话内涵丰富,深刻阐明了营养与农业的关系。于老积极倡导运用营养理念指导农业生产,把食物构成与农业生产结构紧密联系起来。
让刘成果至今难忘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于老两次莅临北大荒考察,目的是在农垦区推广营养理念,并考察国家营养食品基地建设。这对垦区开发营养产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缅怀于老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她老人家的营养理念转化为营养事业建设的实践。”刘成果指出,当前有两点我们必须做好:一是从供给侧的角度,要用于老的营养理念指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的供给,满足新的需求,实现农业的根本宗旨——奉献营养,服务健康;二是从需求侧的角度要加大营养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消除营养盲,防止全面小康之后营养过剩、营养失衡等现代病的发生,以营养均衡保障人们健康水平的提升。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保健协会原理事长张凤楼对于老的营养理念也深有体会。张凤楼介绍,于老希望发展保健食品,普及营养知识,使人民都能保持健康。早在1989年,于老就提出大力研制和发展儿童营养食品,发展强化食品。于老讲到了日本强化食品的发展、美国强化食品的做法和取得的效果,提出要积极推广强化食品如铁强化食品,并积极向有关部门献策,强调国家层面推广强化食品的重要意义。张凤楼说,事隔30多年,于老高瞻远瞩的理念仍需各级领导和科研人员思考,尤其是最新公布的我国营养状况调查表明,我国居民仍然缺乏钙、维生素A、叶酸等营养物质。现在国家应该出台哪些针对性的政策,实施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仍值得探讨和深思。
张凤楼认为,于老对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也深有远见。于老曾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应避免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环境污染的弯路。实际上在一段时间里,我国重走了这段弯路,经过实践才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营养科普宣传仍需加大推行力度
“营养知识宣传是一个重大课题。”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介绍,于老早在1987年就告诫我们:营养知识的宣传是一个重大课题。于老认为,营养健康知识宣传是长期任务。健康状况与营养水平有关。营养水平不仅受到家庭经济收入和生存环境的影响,而且也受到文化水平和营养知识多寡的制约。现在营养盲多于文盲。一些文化程度高的,甚至有高级职称的专家不一定具备营养知识。一些学有所长、造诣较深、贡献较大的中年知识分子相继离世,应该在引起痛惜之余深思我们的营养宣传工作。
殷大奎介绍,1987年5月于老题词:“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营养,使我们下一代健康成长”。1989年1月15日,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成立,于老任首任会长,并确定每年5月20日为“中国学生营养日”。这一宣传活动已延续至今。于老曾在1990年第15期《求是》杂志上,高瞻远瞩地提出要明确指导思想提高认识,中国国民营养状况不容忽视,并指出营养过剩要引起重视,饮食不合理会引发慢性病。她还强调向学生传授营养知识,将营养知识写入中小学生课本,增强孩子们的营养意识。于老说,普及营养健康知识要年年抓、月月抓,持之以恒。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云纪念馆管理委员会主任潘敏指出,自从关注营养事业以来,于若木同志勇担重任,认真学习营养知识,仔细分析我国营养发展战略,鲜明地指出我国营养发展目标,强调突出我国营养发展重点,切实制定具体发展计划,多次前往上海进行指导,为中国营养事业的发展倾注了满腔热忱和大量心血。业界要结合当前的国情,进一步学习、继承和发扬于若木同志的营养理念和崇高风范,提升共识,汇聚力量,继续她未竟的事业,为推动我国营养事业快速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我们的贡献。
中国营养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于若木长女陈伟力代表于若木先生的家属向与会者表示感谢。陈伟力谈到,20世纪80年代,母亲开始涉足当时认知率还很低的营养领域后,就始终持续推进我国营养事业的发展,致力于营养科普知识的传播。搭建营养科普平台,积极传播营养知识,让营养学的高深知识落地,把营养请下神圣殿堂,搬上青少年餐桌。“母亲认为,营养是提升人体体质的物质基础,要向群众传授营养知识,让人们学会如何平衡膳食”。陈伟力呼吁,食品和营养界人士要集成共识,继续开拓我国的营养事业。
业界专家高度评价于若木营养理念
此次大会,陈孝曙、李士靖、蒋建平等营养界和食品界老一辈知名专家悉数到会。这些始终奋战在营养事业和食品工业一线的白发苍苍的专家们对于若木先生的营养思想和理念在营养实践工作中的指导意义体会最深。
曾任北京市食品协会会长的我国食品工业老专家、91岁高龄的李士靖先生不顾年事已高,坚持参会。李士靖高度评价了于若木先生营养思想和理念。李士靖说,作为食品行业的权威专业报刊《中国食品报》能如此系列报道于若木先生的营养理念,说明于老的营养理念已深入人心。此次大会不仅是回顾于老对营养事业的推动,更重要的是,于老前瞻性的营养理念,对指导我国食品工业和营养事业发展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无官气,真心关注营养事业发展。”这是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理事长、87岁高龄的陈孝曙研究员对于若木先生的真实评价。陈孝曙至今还记得,在营养还不被普遍关注的上世纪,她动员自己的女儿资助我国硒缺乏地区人群克山病的防预项目。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长翟凤英研究员同样记得这件事。翟凤英告诉记者,不仅如此,于老对我国营养立法工作的推动也十分重视。中国营养学会早期就开始推行的营养立法工作,正是由于于老的多方呼吁,才受到中央的关注。
曾参与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大豆行动计划”等项目的86岁高龄的著名农业专家蒋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于老的营养思想是超前的,其中的一些论断在30年后的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为促进我国营养事业健康发展,此次会议主办方还发出倡议:解决营养领域的归口问题;尽快出台营养健康大法——营养法;缩短营养监测时间,由10年缩减到5年;做好青少年食育教育;加强营养师及健康管理师再教育;提倡食物分餐和避免浪费;关注营养餐、学生奶企业减免税等问题。会议还倡议:限制学校、幼儿园周边含糖饮料和小食品销售;推动健康饮水发展并建立标准。
(责任编辑:秋彤)
2024-11-23
2024-11-23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