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先兆流产到底要不要保胎?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6-03-01 15:59:39 热度:701

50%以上流产原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盲目保胎不可取

图/Gettyimages

  在确定怀孕的幸福时刻,以流血为主要症状的先兆流产成了很多准妈妈们在孕早期挥之不去的“阴影”。然而,关于孕早期要不要“保”,如何“保”的争议却越来越多。
  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生丁新表示,不能“一刀切”地认为出血了就要保,也不能任何情况下都不保胎。除了胚胎染色体异常以外,还有多种原因出现的先兆流产是可以通过保胎继续妊娠的,因此鉴别自身的情况是最关键的。
  流产原因
  50%以上胚胎染色体异常
  先兆流产是指在妊娠早期出现的阴道少量出血,伴有轻微下腹痛的一种孕期症状。可能导致流产,也有可能经过适当治疗后继续妊娠。
  陈陈和小雨(均为化名)都是新晋的准妈妈,二人却均出现了孕早期流血的症状。小雨因为之前有过留学的经历,了解到国外对于孕早期的流血症状,医生一般不进行干预,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看胚胎本身是否能继续正常发育。因此,小雨看过急诊之后,并没有特别卧床休息,仍然继续正常工作生活。陈陈的情况较为复杂,因为被医生诊断为疑似子宫纵隔,因为担心以后怀孕更困难,陈陈坚持注射黄体酮药物保胎,并严格卧床休养。
  其实,这也正代表了出现先兆流产的准妈妈们的两种不同态度。
  “出现先兆流产不能盲目保胎”这个常识人们已经有所认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在自己关于“保胎”问题的微博科普文章中提到:“怀孕其实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导致自然流产的最主要原因是胚胎染色体异常,比例大约有50%左右,其他主要的原因为母体因素,包括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异常、自身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原因不明因素(包括血栓倾向)等。真正是黄体功能不全引起孕激素水平缺乏导致的流产比例很小”。
  也就是说,近一半的流产,是胚胎自身存在基因问题,导致了自然的优胜劣汰,所以如果盲目保胎并不会有理想的效果。
  判断标准
  鉴别原因最重要
  关于流产该不该保的判断标准,丁新表示,这个问题对于不同医生、不同医院和不同的国家地区来说,都没有统一的说法。只是国外更偏向于自然淘汰,同时认为可能50%-70%是胚胎本身的问题,因此保胎并没有用。对于不健康的胚胎,还是应该自然被淘汰掉。对于有问题的胚胎,即使后期胎儿长到几个月,因为发育问题也仍然有胎死宫内的情况出现。
  “不过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例如胚胎种植位置偏低、孕妇子宫畸形、宫颈疾病和宫颈松弛,还包括内分泌失调的问题。由这些引起的先兆流产经过保胎,有些是可以继续妊娠的”,丁新补充说,“除了以上几种情况,有不良孕史,曾经多次发生流产、胎停育的孕妇,以及辅助生育技术的孕妇,出现先兆流产也需要进行保胎。”
  因此,孕妇一旦早期出现流血、腹痛,首先应判断自己属于哪种情况的先兆流产,而且早期的阴道出血和腹痛也可能是宫外孕的症状。孕妇通过查血、HCG值和B超判断,也能看到胚胎发育是否良好。
  是否用药
  黄体酮使用存疑
  黄体酮作为先兆流产的常规药物,是否“滥用”的问题在近年来频频引发关注。丁新介绍:“黄体酮保胎主要起的作用是让子宫肌肉松弛,充血,不容易引起宫缩。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并不能真正治疗胚胎本身的问题。”不过,对于少数黄体功能不足的孕妇,使用黄体酮保胎是必要的。此外,黄体酮是做试管移植后必须要使用的保胎药物,在做取卵或移植后,医生都会要求补充黄体酮激素。
  至于其安全性,丁新也表示,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黄体酮应用对于孕妇及胎儿是否有副作用仍然缺乏权威的论证。在有指征的情况下适量应用天然黄体酮,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有不良影响,而人工合成黄体酮则相对不安全。
  保胎误区
  长期卧床损健康
  关于保胎,传统观念里首先就是要卧床。然而,卧床真的可以防止流产吗?对孕妇本身是否有其他影响?
  段涛在文章中提到一个病例:一个孕妇因为曾经有过一次流产经历,第二次怀孕时按妈妈的说法卧床6个月,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来到医院时孕妇已经摇摇晃晃,经检查下肢明显萎缩。事实上,长期卧床确实容易形成静脉血栓。同时,长时间封闭在家,还易影响情绪,出现心理问题。
  “明白了流产的道理,就应该正确地认识到流产是自然的淘汰,卧床没有什么用处。”不过,丁新也表示,“对于有过多次流产史的孕妇,以及大龄、高危孕妇,确实要减少运动量。临床上也曾有孕妇过度运动后因疲劳有出血的情况发生。”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路强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